“街区制”不等于拆围墙 可推行大开放小闭合

26.09.2016  14:11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杨晓明) 民众关注的“街区制”在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再次被提出。安全问题怎么解?安静问题怎么解?物业谁管?小区开放对交通真的有缓解?等等系列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沈阳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目前,沈阳的街区制建设还在稳步的推广中。那么,未来沈阳如何推进“街区制”?

  昨日的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等多位专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开放街区的讨论进行了深度解读,对沈阳的街区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即推动发展更加“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这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现代化城市开放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

  从大尺度封闭转向小尺度

  提到“街区制”,很多市民就会想到“拆围墙”,都简单地认为街区制就是会将自己家小区的围墙都拆掉,然后小区就不再有围墙了,车辆可以随意通行在自己家小区园区内。

  杨保军说:“其实这跟拆围墙没什么关系,或者不是主要说的是围墙的事。这个小街区也是可以有围墙的,关键是围墙怎么封闭法,从大尺度封闭转向小尺度封闭,不影响街道的连续。

  “围墙不是不能要,而是怎么要、多大尺度要的问题,根据城市发展,社会治理的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关系。新规划的项目里面,不会有围墙,但是已经有围墙,可以想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胡滨也就此提到街区制不等于拆围墙。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杜鹃认为,“街区制”的开放首先要各种交通道路使用者能够平衡的使用交通,都能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主要关注点是交通方式的优先级、建筑形式功能和目标速度。

  完整街道可以通过一种在时间分离、空间分离立体交通等方式,在生活性车道降低车道安全性,保证所有使用者的安全性。

  对于“安静”问题,有专家认为,制度方案设定对道路密路网设定,在一定程度上要保证居住环境相对的安全和安静。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杜鹃认为,“街区制”的开放首先要各种交通道路使用者能够平衡的使用交通,都能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主要关注点是交通方式的优先级、建筑形式功能和目标速度。

  完整街道可以通过一种在时间分离、空间分离立体交通等方式,在生活性车道降低车道安全性,保证所有使用者的安全性。

  对于“安静”问题,有专家认为,制度方案设定对道路密路网设定,在一定程度上要保证居住环境相对的安全和安静。

  “开放街区”后

  将创造就业岗位促消费

  专家杨保军通俗地介绍“街区制”时提到,“开放街区”要比封闭小区的规模小得多,更小一点的是一两公顷,最大不宜大于四五公顷,在四五公顷范围内是可以接受的,在不同地段,越是靠近中心地区更小一点更好。功能上,“开放街区”相对综合功能配套更加完善。交通方面,对比路网系统就能看出来,封闭的时候是用干道来封闭,“开放街区”的时候,我们是希望封闭的尺度大大缩小。三个特点的本质就是要变成小街区、密路网、窄段面,这才是核心。

  杨保军谈到街区制意义就在于一旦这种“开放街区”出现以后,每一条街道能创造无数个就业岗位,有税收还能促消费。也就是说在散步中就可以实现逛街的目的。现在街区制试点的成都,生活很方便,消费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所以税收也好,繁荣也好,都是跟街区有关。

  -关注焦点

  如何保证安全安静?

  可引入时间、空间分离立体交通模式

  “街区制”的开放,会让很多人担心如何保障安全,环境如何安静,物业管理方式等担忧,专家就此提出几点“策略”如何使人们重树信心。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杜鹃认为,“街区制”的开放首先要各种交通道路使用者能够平衡的使用交通,都能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主要关注点是交通方式的优先级、建筑形式功能和目标速度。

  在完整街道体系下,人行通过街道划分,强调出人行空间在街道体系当中的完整性。通过完整街道的理念的引入,生活性街道应该更加侧重于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

  就是大幅度减少街区的尺度,不是说封闭小区不能封闭,我们只是要减少街区的尺度,可能更有效的落实公交优先的策略。

  此外,完整街道可以通过一种在时间分离、空间分离立体交通等方式,为其提供连续安全的环境,同时也可以通过街道,在密集区域设计车速,加强安全车道。不是所有的车道是以速度论英雄。

  按照小街区的标准对原有的规划进行全面评估定位。一个是通过这个规划优化示范区的路网格局。二是加强文化的展示,增设一些特色的文化景观。第三要引导产业的发展,打造特色的产业。第四个延续传统风貌,控制相应的形态,这个区域本来是很有特点的一个区域。

  还有街道功能的活化,完整街道理念中强调把道路的理念改为街道设计,强调街道设计应该以公共建筑等功能协同使用,强化街道用途的多样化。

  对于“安静”问题,有专家认为,制度方案设定对道路密路网设定,在一定程度上要保证居住环境相对的安全和安静。

  可以推行大开放小闭合的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居民相对安全。在过渡阶段居住街区制的推行应当适当照顾机动车道路行驶的需求,预留适当的室外活动空间。

  华商晨报记者 杨晓明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