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嫁被弃五旬妈捡废品救脑瘫儿

03.09.2016  16:12

  做完康复训练,于艳平为儿子按摩腿部。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胡月梅摄

  8月28日,是于艳平和第一任丈夫结婚的日子,一晃16年了,这也是丈夫撇下她撒手人寰的第10个年头。

 

  10年间,她带着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儿子再嫁,这次婚姻不到10年,第二任丈夫又抛弃了她和儿子。面对两次夭折的婚姻,她咬紧牙关照顾儿子,希望有一天他能站起来走路,她是村里人眼中的女汉子。

  10多年来,她每隔2个小时醒一次给儿子盖被;白天,她趁儿子睡着出去捡废品赚钱,她是儿子眼中最坚强的妈妈。

  当儿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接受专业康复训练时,她14年的梦想实现了,“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着,儿子活一天,我就要让他好好过一天。”

  儿患脑瘫丈夫病重离世

  8月27日下午,陪14岁的儿子崔言做完康复后,50岁的于艳平在万柳塘公园一处树荫下,一边和儿子聊天一边帮他轻轻按摩双腿。

  “我不……穿……”崔言说了一句不太清晰的话,于艳平早已领会到儿子的意思,赶紧帮他把双脚上的鞋子脱掉,随后,她继续给儿子按摩。这样的日子,是她10多年前从未想象过的。

  于艳平老家在盘锦市大洼县,2000年,34岁的她和第一任丈夫结婚;2003年4月儿子出生,“儿子2岁还不会翻身,头也抬不起来,只会脚尖着地。

  随后,于艳平带着儿子在家附近的医院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同年10月,丈夫又突发疾病,被查出患有遗传性乙肝,“那时候我感觉天塌了,家里没有太多的积蓄,我就向亲戚邻居借钱,一部分给儿子做检查用,一部分留给丈夫买药打针。”

  2006年2月,于艳平带着儿子到沈阳做检查,“医生说儿子在产道里停留的时间太长,造成小脑萎缩、中期脑瘫。”因为没有太多的治疗费,于艳平又带着儿子回家了……2006年9月,丈夫病情加重去世。

  第二任丈夫悄然离家

  丈夫走了,无依无靠的于艳平便带着儿子投奔到岫岩的姐姐家。在这里,于艳平认识了比她大4岁的第二任丈夫崔某。不久他们发展成男女朋友准备领证,“当时,我和他说有个患病的儿子,他说‘感情不分年龄,咱们结婚后也不要孩子了。’”

  领证后,于艳平母子和崔某在一起租房住,“平时我俩一个人出去干活一个人在家看孩子,我出去的时候多,但我很知足,起码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

  但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结婚5年后,于艳平和崔某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有一天,他说出去买豆浆,却拿走了身份证和户口本,最后亲友帮着把他找回来。”

  此后,崔某也一直在家陪孩子,转眼到了2015年下半年。“他出去打工了,但挣的钱都在外面花了,后来他也不回家吃饭。”于艳平说,“今年3月,他又出去打工,一个月一分钱也没给家里,而且他不接电话,微信也把我拉黑了,他说儿子有脑瘫,负担太重了,在邻居的劝说下,他分两次让别人捎来400元钱。”

  靠捡废品救脑瘫儿子

  回忆起这些年来的生活,于艳平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旁边坐在轮椅上的儿子手脚并用安慰她。

  于艳平说,14年来她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现在儿子还经常蹬被子,我每隔两小时就醒一次看看。”由于长期睡眠不足,于艳平记忆力下降。另外,不论酷暑寒冬,她都趁儿子睡着去捡废品,也留下了风湿病。“有一次雪到膝盖深,我还是出去卖废品换点钱。”

  “这是我10多年的梦想,为了这一天早点到来,我在家里教他查数、认简单的字、说一句完整的话;他没事儿的时候用别人送他的一部手机玩游戏,像斗地主、穿越火线等都会。”于艳平说,因为没有专业的康复训练,崔言的病情一直在加重,“最开始的时候儿子还能走动,现在干脆站不起来了,而且受到惊吓后,他都会抽。”

  儿子受助进行专业康复

  于艳平母子的遭遇在更多人中传开了,8月初,他带着儿子来沈阳治疗,有人帮他们找康复机构、有人帮找房子、送锅碗瓢盆……

  在众多好心人中,侯林就是其中一员。侯林先是帮着他们联系康复中心,之后又帮着办理了一年的康复训练课程,“一年大概是2.4万元康复训练费,除此,每月还给他三五百元的餐费。今后他康复了,我们还可以帮他找工作,利用基金会的便利条件尽可能地帮助他,”侯林说,“我从2012年开始做慈善,到现在个人累计捐款20余万元。抢救脑瘫孩子,就是保住一份希望、保住一个梦想,拯救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家庭……我也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帮助这些家庭走出苦境。”

  如今,于艳平每天带着儿子到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训练,“每天都有专业老师手把手教,回家后我再帮助矫正,原来不能分开的双腿现在也能张开了。”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胡月梅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