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顺风车改变的生活
拼车时代,如果您还没用过顺风车,那就OUT了。自滴滴快的公司从2015年6月1日正式上线顺风车业务,到6月末,全国的单日滴滴顺风车订单量就突破了10万。顺风车为何如此受欢迎?开车和乘车的市民是什么心态?顺风车的发展前景会怎样?请看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为您带来的最新调查。
用APP叫顺风车
乘坐顺风车觅到一段姻缘
“白富美”找到“白马王子”
“我的媒人是顺风车”。程菲说。29岁的程菲在沈阳一家外语培训机构工作,是朋友眼中的“白富美”。
今年7月5日17时,程菲像往常一样在顺风车中下单,一名叫simon的男士接了单。从不迟到的程菲那天却出了糗,刚下楼发现“大姨妈”造访,只好返回家换衣服。待程菲下楼来到预定地点后,已经超过预约时间10分钟。本以为“司机”会生气,没想到,“司机”不但温和地提醒她系好安全带,还讲笑话为她解围。下车后,因为接同事的一个电话,程菲竟然把装有IPAD和讲义的纸袋落在车上。“这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在他把东西给我送到单位时,一段情缘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开始了。”程菲说,男朋友比她大3岁,是一家银行的高管。“我们这个月就要登记了,婚礼也在筹备,我们一致认为:婚礼一定要加入顺风车的元素。”
保险业务员发现新“阵地”
“菜鸟”成为公司营销季军
如果时光倒回今年9月之前,26岁的小于根本不敢想象自己的头像会出现在公司营销光荣榜里季军的位置。“能有今天的成绩,顺风车帮了大忙。”小于说,她的老家在葫芦岛,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沈打拼,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和同事中绝大多数的沈阳“坐地户”相比,小于的保险业务一直做得步履维艰。
因为工作的性质,她每天都要拜访客户,交通是个大问题。今年7月,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时,老同学向她推荐了顺风车。从7月15日开始,小于的顺风车之旅正式开始。小于说,很快,经常拉她一起上班的一位大姐就找她入了两份保险。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和顺风车的车主都互加了微信,他们还把我的业务向朋友推荐,感觉特别好。”今年9月份,小于斩获颇丰,并一举成为公司的营销季军。
他从不讳言开顺风车好处
油钱省了欢声笑语也多了
C
每天上班下班前,翻看顺风车订单,已经成了在沈阳某机关工作的孙先生的习惯。“自打开顺风车,我每月的油钱就有着落了。”对于顺风车给自己带来的直接好处,孙先生毫不讳言。孙先生的工资是4000元,可他的爱车每月油钱就得900元,快占他月收入的四分之一了。“每月开顺风车能赚到500元,为我解决了一半的油钱,而且,孤单的路途也因为有人做伴多了欢声笑语。”
顺风车的出现实现了多赢
减少拥堵碳排放有利环保
D
经常坐顺风车的董女士认为,顺风车的出现是一场“多赢”。顺风车的出现,把她拉进“拼车时代”,不但每月的打车费从以前的900元减至500元,而且几乎每次都很轻易地打到车。董女士认为,顺风车对于车主和乘车人来说,除了经济上的利好,更具有半公益的性质。“不是特意把谁说得多高尚,但如果路上顺风车多起来,一方面肯定能减少交通拥堵,做到物尽其用;另一方面,也减少碳排放,有利环保。”
高富帅为啥开顺风车
今年8月,在出版社工作的林小姐像往常一样下了顺风车的单子。可让她大跌眼镜的是,接单的帅哥不但是个85后,还开着一辆玛莎拉蒂跑车。“坐顺风车竟能坐到跑车,这车主究竟图啥?”林小姐说。
“我很孤单,想多一条认识朋友的捷径。”玛莎拉蒂的车主方先生表示。1985年出生的方先生家在山东青岛,家境富裕,今年6月末,方先生刚从北京的总部调到沈阳工作。“每天除了开会就是开会,我在沈阳没有几个朋友,想找个聊天的人都难,我想多认识几个朋友,平时能喝喝酒,聊聊天,但不能是公司的员工。或许以后,人们交友、相亲都会选择顺风车这个平台,人们的生活方式会被这个小小的软件所颠覆。”
你选顺风车究竟图啥
你为何要选顺风车?在对10名市民的随机调查中,7人认为,顺风车可以节省打车费;2人认为,顺风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到车;1人认为,顺风车让她有被尊重的感觉。顺风车虽好,但也不乏隐忧。在接受调查时,一半市民表示,最担心的就是遇到居心叵测的车主和乘客;另一半市民表示,害怕乘坐顺风车出现人身伤害无法获赔。对此,经常开顺风车,也经常乘坐顺风车的市民吕女士表示,开车时,为了安全起见,她从来不拉男士,坐车时,如果是男车主,她一般不会去偏僻地方。而对于顺风车可能出现的风险,吕女士的方式是给自己的车新保了座位险,在坐他人的顺风车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把风险降到最低。
年轻人多爱顺风车
记者发现,顺风车几乎囊括了所有车的品牌。“几个月下来,坐了几十个品牌的车,这种经历也很难得吧。”一位受访者如是说。
登记注册成为顺风车主非常简单,只需在相关APP上填写一些信息,只要是本人车辆,任何车型都可以成为顺风车。而乘坐顺风车更是简单,下载APP,填写相关信息即可。
年龄在45岁以上的成功男士或女士基本很难接受成为顺风车车主。一些经常出现在顺风车行列的豪车车主多为80后或90后。在顺风车车主中,女性的数量也明显低于男性。而在乘坐顺风车上,40岁以下的市民都表示可以接受,而且几乎不分职业。换句话说,年轻人对顺风车的接受程度较高。
沈阳晚报、沈阳网主任记者张晓宁摄影记者聂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