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团旗在青年中高高飘扬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建是履行团的根本职责,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迫切需要,是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有效覆盖青年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近年来,共青团沈阳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辽宁省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保持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共同缔造幸福沈阳,着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探索创新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有益的尝试,有力地促进了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开展。
实现“四同步”以党建抓团建
团市委主动争取市委的重视和支持,联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坚持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的意见》,把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纳入全市党建工作的整体部署,进一步优化了团工作的外部环境,探索建立了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并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实现“四个同步”,即:组建团组织与企业发展同步、配备团干部与配备企管干部同步、改革企业制度与完善团组织制度同步、企业规模调整与团组织调整同步,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有效促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
亮出“四张牌”拓宽创建路径
依托党组织、工会组织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争取团建工作获得支持。团市委联系工商、国地税、个体和私营协会等具有服务非公企业和维权职能的组织,打出“规定牌”,要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独立建团。团市委还充分利用非公企业老总作为青联、青企协会员这一资源优势,亮出“感情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组建团组织。
此外,以“活动先行,组织渐进”的方式吸引企业,亮出“活动牌”。在规模较大、青年聚集的区域,打出“服务牌”,探索开放式、集群式、社会化、区域化建团模式。
保障“三机制”实现全面互动
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关键在建设,核心在活跃,重点在于各项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团市委着眼建立引导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非公企业团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指导培训机制,规定全市专职团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个非公企业团组织;建立督导评价机制,确立企业评价、组织评价、社会评价、青年评价、自我评价“五评价”体系。“三机制”将非公团建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了工作推进的规范化、常态化、持续化。
打造“双试点”探索新兴模式
楼宇和重点企业园区,是非公企业聚集较多的地方,在这里建立团组织,以前没有人做过。团市委敢为人先,在浑南区和铁西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产业园区非公企业青年员工的现状,团市委指导浑南区试点探索在新兴产业园区成立团组织共建委员会的团建新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形成了“团组织推动、产业园区支撑、共建委员会辐射、服务项目渗透、青年组织配合的覆盖广泛、特色鲜明、协调互动的‘五轮咬合’区域团建新格局”,覆盖了浑南三个新兴产业园区共1013家企业中的20247名青年,这项工作得到了团中央的充分肯定。
在铁西区的金谷科技园、1905文化创意园两个有代表性的商务楼宇,试点探索非公企业建团新模式。他们对两个楼宇内的企业数量、团员数量、青年数量、各类活动阵地等进行了全面梳理调查,通过填写《楼宇企业情况登记表》《楼宇青年需求登记表》等,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实现全面对接。两个楼宇均建立了团委,召开了团代表会议,配齐了团委书记和委员。根据楼宇内青年的实际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与课程,开展文化学习、艺术培训、联谊交友等切实受青年欢迎的活动,让楼宇真正成为团组织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一线窗口和工作平台。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