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教育信息化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徐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纪实
这里是朱寨镇罗庵子小学,徐州市沛县一个偏远的普通村小。现在是2015年7月6日的下午四点,该校全体教师正聚集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同步参与主会场设在沛县正阳小学的网络教研活动,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远程观摩了正阳小学两位老师执教的语文和数学课,现在,他们正通过徐州教育城域网的网络教研系统,开展“面对面”的网上对话研讨。
“像这样的异地教研活动,通过徐州市教育城域网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全市任何学校之间都可以轻松实现。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努力,徐州市教育信息化目前正有力地促进全市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徐州教育局局长张德超介绍说,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与发展,该市已经形成覆盖城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实施“校校通”、教育城域网等建设工程后,1261所中小学接入教育城域网,10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大型教育网络中心。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在“教育城域网”整体布局的框架内,实现了校园网建设和宽带接入全覆盖。该市云龙区被列为省内两家“国家区域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之一。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使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徐州市中小学师生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评测平台”的应用。
在学校“自主学习评测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在网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把完成的作业提交给老师,老师则可以即时打开作业进行批改,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在前一天通过“自主学习评测平台”,给学生推送学习内容和自主学习单,让他们课前预习。上课时,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题目的错误情况,调整课堂教学重点。及时解答疑问。课后则发布作业,让同学们在线完成。
打开徐州十三中“自主学习平台”的网页,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案、微课、作业、检测、学习社团、书香暑假等丰富的栏目内容。全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分别建立了个人资源空间和学习空间。教师在空间里发布作业、反馈和评价;对学生而言,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导学案,预习新知、自主学习;课上,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赵子初是该校八年级的学生,也是数学俱乐部虚拟班级的一员,在虚拟课堂中,“错题集、个性化派送作业”都是针对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训练,他说“虚拟班级的学习,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同步课堂建成,乡镇小学教师跟着同步学
徐州是教育大市,主城区之外5个县(市)的教育发展水平,决定着全市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丰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到去年,该县在“校校通”的基础上,以城域网为支撑,在全县建成了5个录、直播教室、44个“同步课堂”教室,构建了覆盖城乡的中小学网络教学环境。丰县欢口镇中心小学的刘善跃老师最有体会:“同步课堂建成后,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可以跟着同步学习,学生则可以直接接受县城中小学名师的授课,大家都很兴奋!”
丰县教育局孙光华局长说:“我们现在利用这个系统广泛开展城乡学校网络结对活动,内容包括学校结对、部门结对、教研组结对、教师结对等,逐步实现全县中小学网络结对全覆盖。”具体来说,以城区学校、中心小学、优秀中学为龙头,一个龙头学校带动3至4所学校,组成网络团队。结对学校利用同步课堂定期开展一对一、一对三(或四)的网上听课、互动评课等交流活动。引导结对学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注意吸引其他非结对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参与,将结对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辐射应用,通过网络化教育帮扶和资源共享,切实促进城乡及区域间的教育均衡。
应用网络视频教研系统,不仅将徐州本地城乡学校连成一体,还将徐州学校的教学融入到“长三角”区域中去,通过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实施的“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活动,徐州三中、八中、泉山区求是小学、铜山实验小学、鼓楼区民主路小学、沛县实验小学等一大批学校与浙、沪、皖等地的中小学通过网络开展教育教学与研讨活动。
2015年,徐州市将全面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教育学校实现3个100%的目标:100%的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标准达到省Ⅰ类要求,100%的学校建成宽带接入的校园网,100%的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近两年来,全市各地持续加大投入,教育信息化专项投入累计达到1.7亿元,县(市、区)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基本达到省Ⅱ类要求。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布网工程,全市510所学校建成较高水平的校园网,1261所中小学接入教育城域网,100%农村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应用微课教学,激发中小学教师学习灵感
盖鸾英老师是沛县曙光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她接触到“翻转课堂”、“微课”等理念后,敏感地认识到微课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密不可分。她针对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编写了一套课外阅读教材,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到四年级的教材编写,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投入使用,效果很好。这套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诵读的内容,也做了配套的PPT,供老师们使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给了她灵感,她结合经典诵读学习内容,利用微课加强阅读与诵读方法的指导,开拓学生的学习时空,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徐州教育网“彭城课堂”栏目中,专门设立了“快乐诵读100课——盖鸾英微课社团”,开发上传约200节经典诵读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平台。
在微课学习社团中,有学生学习后的签到和写学习收获的功能,不少学生在学习收获栏里,开始写自己对诗歌和绘本故事的理解,仿写、创作诗歌。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特别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强,每天放学后催着家长开电脑上网学习,而且学习效果好,声音、画面加上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会儿就会背诵了。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更坚定了她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当前,徐州市教育信息化已经形成覆盖城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建立了资源集聚共享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启动了以教育卡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对于下一步工作,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这样展望:“我们将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高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启动教育信息化达标升级工程,构筑高速可靠、绿色安全、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服务;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特约通讯员 徐保卫 通讯员 曹鹏)
《中国教育报》2015年7月14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