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透视我国烘干机市场

17.07.2017  10:39

农机行业经过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后,自2015年增速趋缓,今年以来,农机市场更是愁云惨淡。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统计,今年1-5月,传统农机产品销量持续下滑。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型拖拉机下降18.25%,中型拖拉机8.03%,小型拖拉机8.37%,谷物收获机械4.51%,玉米收获机械1.68%。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一片下滑声中,烘干机械却杀出重围,异军突起。记者从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农机市场累计销售各种烘干机9860台,同比增长了37.33%。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张华光介绍说,烘干机市场火爆的局面实际上已经持续了好几年。2010年,全国粮食及经济作物烘干机保有量只有1500台,而到去年底,已经猛增到1.87万台,7年间增长了12倍之多。从增速上看,已经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幅,其中2012年增幅高达104.35%,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增幅在80%左右。

烘干机何以逆势上扬,一枝独秀?中国农业大学毛怀志教授的分析是,如此迅猛增长,得益于刚性需求大、政策引导好、市场环境优、产品拉动强。他向记者介绍,我国每年粮食年产量约6亿吨,收获后损失率估计为7%-11% ,其中大部分损失是气候原因造成的。我国很多地方农作物收割时水份偏高,收获后又经常遇到潮湿阴雨天气,农作物不能及时或者根本没有条件晾晒,致使大量粮食发生霉变或者降低品质等级。粮食烘干日渐形成较强的市场需求,这是近年烘干机走俏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国家把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提到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一号文件”均把粮食烘干及收储加工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多数粮食主产省、市、区在年度购置补贴实施方案中均把粮食烘干产品列为补贴重点,实行优先补贴、敞开补贴。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助推了烘干机市场的繁荣;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也必然会改变传统的粮食人工晾晒和储存方式,从而对粮食烘干机产生强烈的市场需求;近年来烘干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及产品技术、质量、品牌的提升,为烘干机产品市场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截至2016年末,国内具备批量产销能力的烘干机生产企业已经达到300余家,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地。

但是,业内人士也渐渐感觉到了一片大好形势下的隐忧,这就是烘干机产能严重过剩和烘干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市场竞争的无序。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烘干机行业总产能在10万台左右,而烘干机市场容量一年大约在两万台,产能与市场需求比率约为5:1。在这样的情势下,大多数企业开工不足,形不成经济规模;各种品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营销手段五花八门,市场缺乏约束机制。

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高潮,一方面是纷繁杂乱的市场态势,正在成为这个领域的主旋律。资料显示,日本、美国、欧洲的粮食机械化烘干率均在95%以上,韩国及台湾地区的机械化烘干率也在9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烘干机在我国的发展潜力还是巨大的,产品的舒适性、智能化和“一机多用”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必然对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市场环境的优化提出内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