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精品意识讲好辽宁故事——我省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综述
树立精品意识讲好辽宁故事
———我省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综述
“我选红碱草的红,我选花生花的黄,我选荞麦花的紫,画出我牵挂的黑土地。”相信无数看过电影《为了这片土地》的观众,都会被这首饱含深情的主题曲感动,也记住了那一句“人生的意义不在长度而在宽度”。
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十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上,由北方联合影视集团出品的电影《为了这片土地》斩获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奖,成为电影节最大的赢家。
好的作品,源于火热的生活。《为了这片土地》以北镇市正安镇正二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为原型创作,大部分外景都取自正安镇,在讲好身边人物的真实故事中,传递出时代的主旋律。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最能代表一个地域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尚。
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辽宁做好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行动纲领。
我省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和全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对推进辽宁文艺繁荣发展工作作出批示;印发《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推进辽宁文艺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讲话发表一年多来,全省宣传文化战线积极行动,聚焦质量、提升品质,集中力量、锻造精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要求,辽宁文艺呈现出可喜的新变化、新气象。更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上时代发展、符合审美需求,艺术水平高的优秀文艺作品接连问世。宣传辽宁精神,讲好辽宁故事,助力辽宁振兴,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强烈文化自觉,为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谱写中国梦的辽宁新篇章,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深扎活动
“我们离土地到底有多远?”这是《为了这片土地》的主创者们在拍片过程中始终反思的问题。
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文艺创作永恒不变的主题。
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要让文艺的镜头、笔头对准人民、聚焦人民。
一年来,全省文艺界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从学、采、创、送、种五方面,建立完善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制度,制定并落实工作台账。
剧目展演、百姓舞台、体验生活、讲座下乡、结对帮扶……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各种形式,深入到振兴发展一线,生产生活的最前沿,放下艺术家身份,身入、心入、情入,和群众浑然一体,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进行艺术创造。
斩获中国话剧金狮奖的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创话剧《代理村官》,正是得益于其扎根于生活、贴近百姓创作。编剧李铭曾是生活在辽西的农民,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并充满感情,“剧组从创作到演出,走访了万余位村委会主任。每次演出结束,都找来当地村干部谈感想说反馈,不断完善剧本,力求表演更贴切。”
岫岩药山镇已成为我省中青年编剧创作采风基地,多位中青年编剧走向田间地头,与当地村民一起劳作,脚踏实地地进行采风创作。
文艺工作者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扑下身子汲取创作养分、创造灵感和创新动力,创作生产出一大批真实反映人民生活、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电影《为了这片土地》、《飞跃彩虹》,电视剧《大连故事》、《鲜花开满村庄》……一批带着温度、带着感情的优秀作品,获得广泛赞誉。
文艺来自人民,文艺为了人民。省文化志愿者登上流动舞台车,将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社区乡村,送到田间地头,他们的足迹遍布朝阳、本溪、鞍山、辽阳,葫芦岛、锦州、盘锦、丹东等多地。
电子大提琴演奏者陈阳多次参加下基层公益演出,“把舞台搭建在基层,将欢笑传递给百姓是每个文艺工作者该做的事。”
当辽宁歌剧院演员韩震在灯塔市铧子镇张海村唱起《父亲》时,台下村民有板有眼地一起哼唱。一位70多岁的大爷激动地说:“到底是大剧院的大演员,演得太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