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类信息多部门共享减少“证明”
人口户籍信息、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法、标准地址等73类信息,今后将在公安、交通系统信息共享。此前,公安部门已与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卫生厅、省民政厅等部门实现了部分信息共享。这意味着,越来越多需要市民自己去开具的证明,今后在政府内部直接就可以调取。
昨天召开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信息资源合作共享会议,会上确定省公安厅对各部门首批开放数据信息种类为73类。
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
实现信息共享
全省公安信息化已经过了10多年的建设。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采集了190余类信息。此前,省公安厅已与省发改委、人社厅、卫生厅、民政厅等单位,就信息共享合作。
民政部门以婚姻登记信息、遗体火化信息、社会救助人员信息、行政区域代码等数据为基础,确定信息共享内容。
人社部门向省公安厅提供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参保人员居住地信息、参保单位信息等核查和比对等服务,省公安厅向人社厅提供全省人口基本信息核查和比对、死亡人口注销登记信息核查和比对等服务,使得公安信息的权威性和人社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了有效互补。利用公安户籍人口数据,省人社厅为省内各地区社保经办机构提供人员身份核查、人员死亡信息核查、照片信息核对等信息服务,为全民参保登记、社保参保扩面、社保基金监察等人社业务提供数据支持。
减少照相、上传等环节
提高准确度
社会保障卡作为老百姓在人社领域享有社保、就业等权益的唯一电子凭证,涉及社保缴费、待遇领取等多个重要业务环节,其卡内信息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以往制作社会保障卡时需要参保人本人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拍照采集照片并填写人员基本信息,业务工作人员还需要手工录入和人工核查,采集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也给参保人带来诸多不便。与省公安厅的共享机制建立之后,在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过程中,通过系统与省公安厅对接,直接调取居民身份证照片及个人信息,既减少了参保人照相和上传等环节,方便了老百姓,又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缩短了采集周期。
人社拟与公安实时联网
确认领取养老金资格
据了解,在2015年初,人社厅通过省公安厅提供的死亡人员信息数据,与养老金待遇领取人员信息数据库进行了比对,筛选可疑人员信息,经核实后及时采取了停发待遇、追讨养老金等措施,保障了社保基金安全。下一步,省人社厅计划调整相关工作流程,在业务经办过程中与省公安厅实时联网互通,通过与省户籍及死亡信息比对确认人员待遇领取资格,避免死亡冒领待遇的情况。
在安全前提下
将分级分类全部开放
目前,全省公安机关掌握的大部分信息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公安部有严格的管理规定,经积极请示协调,确定了对各部门首批开放的收信息种类,包括人口户籍信息核查、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法、标准地址、视频监控点位、技防重点单位、内保单位、消防管理等共计73类信息。
以后,还将在依法依规、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分级分类全部向各部门彻底开放,全程开放,全天候开放公安信息资源,进一步扩大开放信息数据的种类。
对共享信息资源,将全力保障各环节安全,也将严格执行信息失泄密责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