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天宫”试比高 详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16.09.2016  17:11
    天宫二号的技术创新

    中秋之夜,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进入太空。将天宫二号送入轨道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长二F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执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是分别来自长二F的“T”系列和“Y”系列的“同胞兄弟”。

    一个“运货

    一个载人

    长二F火箭也称“神箭”,是专门用于载人航天的二级运载火箭,从2011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开始,长二F火箭便衍生出两种状态:“T”系列和“Y”系列。其中,“T”系列用于发射目标飞行器及空间实验室,“Y”系列用于发射神舟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二F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说,长二F火箭是目前中国所有运载火箭中系统最复杂的火箭,具有发射目标飞行器及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两个状态,运载能力分别为8.6吨和8.15吨。

    发射目标飞行器状态的火箭全长52.03米,起飞重量493.1吨;发射载人飞船状态的火箭全长58.3米,是目前中国所有运载火箭中“个子”最高的,起飞重量479.8吨。

    长二F运载火箭芯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对于目标飞行器状态整流罩直径4.2米,对于载人飞船状态整流罩直径3.8米。

    此前,长二F火箭“Y”系列已经完成了10次发射,除了前4发和第8发没有载人,其他发射都将航天员送入了太空。2013年,长二FT1火箭成功发射“天宫一号”飞行器。

    一个有逃逸塔

    一个“光头

    长二F火箭“T”系列和“Y”系列火箭虽然血脉相同,长相却有分别:一个有逃逸塔,一个“光头”。

    据刘烽介绍,长二F火箭“Y”系列是载人火箭,相比运货的“T”系列火箭,最大的不同就是头顶上多了个尖尖的“逃逸塔”,一旦宇航员有生命危险,“逃逸塔”就会启动,带着航天员逃生,为航天员生命安全更添一层保障。正因如此,它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全箭可靠性指标0.97,安全性指标0.997,是我国可靠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

    此外,长二F火箭“T”系列和“Y”系列火箭整流罩的形状也不同。“T”系列火箭头部长度更长、直径更大,能将体积更大的载荷包裹其中,采用冯·卡门曲线的设计,更大程度上减小空气阻力,减轻载荷影响。

    一个力气更大

    一个飞得更稳

    执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的长二FT2运载火箭是一款改进型火箭。刘烽介绍,它比执行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的长二FT1运载火箭有80多项技术改进,运载能力有大幅提高。

    为增强火箭运载能力,研制队伍经多次论证,确定了火箭助推器的设计方案,燃料贮箱顶部由圆形变成锥形,可以携带更多燃料,增大推力。这些改进使得长二F“T”系列火箭运载能力从8.1吨提升至8.6吨,力气更大。

    刘烽说,长二F“Y”系列火箭因为要搭载航天员,主要在“”上做文章,能让航天员出行舒适。

    中国明年进入

    空间站建设阶段

    “空间实验室任务完成后,我国将会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我们将建造一个具有时代技术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中国空间站。”周建平说,“2018年前后,我国将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中国将建成一个比国际空间站运行经济性更好、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空间站。“信息技术、再生环保、新能源、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将综合体现在中国空间站上。”周建平说。

    中国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规模要小一些,三舱组合体60多吨,最多对接两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我们的空间站是可扩展的,将根据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的需要,在现在的构成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力。”周建平说。

    他透露,空间站建成后,额定设计容纳3名航天员。由于空间站需要连续驻人,之后将会采取乘组轮换制,因此在轮换期间空间站里最多能达到6名航天员。

    根据计划,中国空间站及货运飞船等,都将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2020年前后

    建成空间站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其总体构型是三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

    与空间站相比,8吨多重的天宫二号小了很多,也轻了不少,质量还不到空间站一个舱段的二分之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个长期在轨无人独立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在轨平台,天宫二号具备了空间站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周建平说。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访问天宫二号时,可为天宫二号补加推进剂,使其在轨工作时间更长。“这是空间站建造非常重要的技术。”周建平解释,未来空间站需要持续在轨飞行十几年,无法一次把燃料、消耗品等都带上去,需要在轨补加,“就像空中加油一样”。

    再过一段时间,两名男航天员将乘坐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在天宫二号中工作和生活30天。“30天驻留的实现,将为我国今后空间站长期飞行积累经验。”周建平说。

    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将常态化

    自2003年杨利伟首飞太空以来,13年间我国有10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中国空间站建成后,载人航天飞行将成为常态。”周建平说,“一般来说,一年至少需要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这意味着航天员的飞行任务会越来越频繁。

    “我们会选拔和培养更多的航天员,将来也需要更多的航天员参加飞行,进入空间站。”周建平说。

    即将于10月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搭乘两名男航天员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不会出现女航天员的身影。

    对此,周建平解释说,我国目前有十多名航天员,每名航天员都希望有飞行机会,但航天飞行安排有一个合理的周期。“如果有更多的航天员能够参加任务并积累飞行经验,对我们提高航天员队伍的全面能力和素质有很大的好处。

    我国现有刘洋、王亚平两名女航天员。“尽管这次不执行飞行任务,但她们始终在精心训练。”周建平说,“不久的将来,我国还会有女航天员参加太空飞行。

    中国具备载人登月的能力

    国际上,许多科学家认为,火星是人类应该追求探索的重要目标。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已进入研制阶段。对此,周建平坦言,火星探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现阶段而言,载人登月才是离人类更近的目标。”周建平认为,在月球上开展探索工作,要重视探索工作的有效性、持续性,并最终瞄准实现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登陆火星之前必须要走的途径”。

    “从技术上讲,中国航天具备了开展载人登月的基本能力。”周建平说,载人登月在技术上比现阶段进行的载人飞行更复杂,规模也更大,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在技术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可载人着陆月面并返回的飞行器和新的地月往返飞船……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
密织精细管理网 推进环境美秩序优
  专家把脉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8月2新浪辽宁
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实现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9月1日,位于大东区地坛街与善邻路交会处,新浪辽宁
周四太阳仍“撒欢儿” 周五阵雨淅沥沥
  随着中小学正式开学,阳光也像小孩子一样撒欢儿了。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