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语言类下月中旬一审回顾春晚小品三大里程碑
昨日,央视羊年春晚进入90天倒计时。据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了解,目前至少在语言类节目方面,各节目团队的剧本成稿都还没有上交。而一旦剧本征集齐全,春晚节目的第一次审查随后就会开展,具体的一审时间预计将在12月中旬。
语言类节目改变征集渠道
还有90天的时间,要拿出真正逗笑观众的经典段子,春晚导演组必须得提速了。据相关人士透露,春晚导演组并没有把“宝”单一地押在众多有经验的春晚明星大腕身上。而是在出精品,推新人这两股动力的驱使下,打开了多种节目的征集渠道。
语言类节目导演汤浩已于近期多次下基层走访。这其中主要是向全国多个小剧场、相声园子征集节目。有消息称,汤浩光在天津就物色了多个节目,并已带回北京给哈文审核。而随着“直通春晚”选拔活动的取消,今年,春晚剧组征集节目的方式也有些变化。这次,不再是地方报节目送审,而是改为剧组向地方进行邀约。这样的做法无疑更节省时间,并能直接明了地贯彻春晚导演组的思路。
“艺术顾问”冯巩仍有节目
此外,在上月央视春晚导演组成立之初,总导演哈文便立即与演员们进行了会面。这期间,各团队节目的主题和思路都和导演组有了交换,之后便是初稿创作。据记者了解,各团队的剧本将在本月底送审哈文。如果这次稿件预审可以通过,那么便可以直接参与第一次审查了。
根据以往经验,一审多在剧本报送后的10-15天后进行。为何会有这样的时间差?一方面导演组要给演员们一个排练的时间。另外要组织好台领导、节目专家和演员们同一时间出现在央视大院里,提前量必须得打出来。所以,羊年央视春晚节目的第一次审查应在12月中旬进行。
而作为羊年春晚“艺术顾问”的闫肃、黄宏和冯巩,势必要坐镇审查席。自己审查自己未免尴尬,因此有猜测说冯巩此番或不会再登台演出。对此说法,据记者了解可信度不高。冯巩二十多年来没有缺席过春晚,作为“艺术顾问”的他会对部分过审节目进行艺术指导,但这并不影响他报送自己的节目。而目前,冯巩的创作团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创作。
经典回顾
春晚小品三大里程碑
距离羊年春晚的播出只剩90天,昨日“央视综艺”在官方微博上发起回顾历届春晚中经典语言类节目的活动,一时间掀起了网友们的怀旧热潮。
有网友随后表示:“我居然叫得出所有节目的名字,一不小心就暴露年龄了。”
首个春晚小品《吃面条》
1983年春晚上,哑剧《吃鸡》大火之后,春晚导演们开始意识到小品类节目对晚会的重要性,于是开始有意识的为春晚创作小品。
1984年的《吃面条》可以说是春晚小品的真正开端。考虑到《吃鸡》是个哑剧,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就想要推出一个有语言的节目。于是,他看中了当时在《二子开店》和《夕照街》中有着精彩表演的陈佩斯。那么谁和陈佩斯搭档,会产生反差性的喜剧效果呢?电影《牧马人》里红遍全国的帅哥朱时茂的反差就很大啊!于是,在黄一鹤的撮合下,小品史上最经典的一对组合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关于《吃面条》是哪个节目类型之前也有过一番争议。毕竟这样的节目它不是话剧,也不是微型话剧,后来干脆就按照电影学院训练表演题目,起名叫做小品。而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小品。
之后的春晚录制现场,当主持人姜黎黎念出:“下面,请看小品,《吃面条》”时,第一个春晚小品便就此诞生了。
东北小品风狂刮二十年
随着黄宏、巩汉林、范伟等缺席春晚的消息每年见诸报端,东北小品在春晚上的霸主地位似乎也在逐渐坍塌。研究者多以黄宏第一次上春晚作为东北小品在春晚舞台上“独步天下”的起点。那是1989年,黄宏搭档笑林、师胜杰、方青卓表演了小品《招聘》。从此,央视春晚开始被戏称是“东北小品春晚”。
而这20几年来,几代东北喜剧演员为春晚留下了什么?除了,数不胜数的经典喜剧作品,也还有无数的批评之声。与小品最初的戏剧风格不甚相同,东北小品更擅长借助语言的魅力。他们用语调的变化,以及更生活化的台词网罗了观众的心。此后,“增加南方小品的数量”“给南方小品更多空间”的呼声“呐喊”了很多年。而东北喜剧的创作者,也为摆脱东北小品的模式化绞尽了脑汁。
“开心麻花”向戏剧回归
这些年,央视春晚一直吵吵要推出喜剧节目的新人新作,但是真正“立”起来的只有“开心麻花”。2012年,“开心麻花”以小品《今天的幸福》首次登台亮相。这个讲“穿越”的节目最后形成了两极化的口碑,很多年轻观众表示笑到肚子疼,而一些年长的观众则表示“看不懂”。不过,也有专家由此看到了春晚小品的新风:“晚会小品,从开心麻花开始有向戏剧小品回归的一种趋向。”
而“贺岁舞台剧”这个概念便是“开心麻花”团队创造来的。起先,他们在策划剧目时便会遵循“智慧盘点年度事件+精彩动人故事+幽默表演风格”的原则,而后这个创作原则也被应用进春晚小品的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