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城市边缘留守儿童三大问题待解

31.05.2016  11:48

  留守儿童并未局限在农村,在城市,在沈阳,依然有这样的群体。因为留守,他们不仅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也缺失在的城市的边缘。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在沈阳城市边缘社区,由于城市拆迁,生活方式的变化,部分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不能很好地安排征地补偿款,导致家庭内部矛盾,加速了家庭解体,从而对孩子造成无尽的创伤。家庭解体对孩子造成伤害,而父母为了生计将孩子放在家庭里留守由老人照顾。

  调查显示,城市边缘社区的弱势儿童普遍存在人际关系不良、社交退缩等问题。

  根据沈阳青杨社工服务中心对学龄儿童开展的千人抽样调查,这样的弱势儿童占比达到10%左右,“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群孩子身上,聚焦他们别样的童年。

  问题1:物质条件匮乏

  没去过公园游乐场能想到最好玩的事是陪着奶奶遛弯儿

  10岁男孩小旭唯一的家庭活动、也是他能够想到最好玩的事儿就是陪奶奶在小区里遛弯。游乐场里撒欢?公园里划船?电影院里看大片?这些都是小旭所不了解的,因家庭条件所限,他没有接触过这些。

  小旭6岁时父母离异,现在他和奶奶的经济来源只有奶奶每个月700多元的养老补助金。祖孙二人住在一个30平米左右的单间。奶奶强调说,在吃喝上从来没有亏待过孩子,但小旭知道,自己从没有吃过零食,也没有参加过课外兴趣班。小旭仿佛比同龄孩子懂事,他知道奶奶辛苦,从不要求看电影、去公园玩。小旭羞涩地表达,他喜欢妈妈,喜欢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可他从不会跟奶奶这么说,因为奶奶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思索】帮助这一家的社工学生李夏感悟,我很难想象,一个10岁男孩儿的唯一家庭活动是在奶奶的陪伴下在小区里遛弯。那些在博物馆玩的孩子,在游乐场疯的孩子,在公园里划船的孩子,那些有着大蛋糕吃的孩子,他们可真幸运。这些对他们很平凡的瞬间,却是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难以企及的幸福。

  单亲母亲养双胞胎最想要的生日礼物“可以买一个鸡腿吗

  双胞胎小博、小杰今年10岁,母亲37岁,离婚后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母亲每个月2500元左右的收入是一家三口唯一的经济来源,经济压力特别大。父亲因为身负重债,无法提供任何经济支持。

  “如果没有亲朋好友的接济,我们娘仨都活不到现在”。他们的生活很简单,能省则省,水果、青菜买不好的,不买零食,没有零花钱,玩具都是别人淘汰的,娘仨的衣服大多是别人给的。贫困的生活让孩子们格外渴望吃肉,母亲会在孩子过生日之前问俩儿子想要什么礼物,答案往往是“可以买一个鸡腿吗?

  这一切都让单亲母亲精神压力巨大,她有时控制不住脾气,会对无辜的孩子大喊大叫。孩子们不知道的是,母亲常常因为压力太大而睡不着觉。

  更让母亲难过的是,因为母亲有遗传性近视,俩儿子也遗传了,这加深了母亲的忧虑。“需要经常提醒他们,不要去参加剧烈体育运动,以免因为戴眼镜受伤。两个孩子的视力现在只能是维持,只有在18岁成年后才能手术;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每半年或一年需要更换一个眼镜,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思索】社工学生陈丹说,这个家庭的母亲时刻在计算开销。因为经济问题,两个孩子都没有上过辅导班,对这件事,母亲感到特别愧疚,她说特别感谢孩子的班主任,因为班主任同情她,一直在免费给孩子们辅导英语。这个家庭最需要的是经济援助以及舒缓母亲的心理压力。

  问题2:

  隔代教育弊端

  喜欢唱歌跳舞想去辅导班奶奶说太费钱

  9岁的女孩儿楠楠喜欢唱歌跳舞,但思想保守的奶奶认为唱歌跳舞太聒噪,并且是在浪费钱,拒绝了楠楠提出去艺术辅导班学习的想法。

  楠楠生长在一个缺少妈妈的单亲家庭,爷爷和爸爸都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做着收入并不高的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只有奶奶像妈妈一样照顾楠楠的日常起居,辅导她的家庭作业。

  为了贴补家用,奶奶偶尔也会去做一些发传单、保洁等工作。虽然和普通家庭相比,楠楠从小没有母亲的照顾是一种不幸,但奶奶一直积极向上地生活着,并把这种生活热情和态度传递给孩子,因此,小楠楠很小便已经很懂事。她在班级学习中名列前茅,日常生活中懂事又乖巧,从来都是自己坐公交车上下学,回家专心完成作业,不让奶奶操心。

  但即便奶奶照顾得很好,但隔代教育依然存在弊端,那就是思想观念的代沟无法逾越。楠楠热爱跳舞和唱歌等才艺,想参加相关的辅导班,而保守的奶奶并不喜欢,认为唱歌跳舞太聒噪,当然也是考虑到其中的经济因素,“无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头等大事,唱歌跳舞都是业余的,做与不做没什么区别,因此最好还是别做了。

  楠楠对才艺的热情就这样被奶奶给浇灭了。懂事的楠楠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每次听到小伙伴们讨论新学的舞蹈和歌曲时,她都想岔开话题或默默离开。

  【思索】帮助这个家庭的社工学生李倍倍感悟,学习艺术特长的想法被拒绝,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讲也可以说是一件“残酷”的事儿,而懂事的楠楠又明白奶奶对自己的恩情,所以绝对不会表现出反抗的言语和行动。孩子让人省心,可这背后却可能是孩子积压的情绪和愿望。

  问题3:单亲的痛苦

  不敢再说自己想妈妈

  也不想再和爸爸讲话

  想妈妈,是一个10岁女孩涵涵的朴素心愿,可这愿望爸爸满足不了,代之以气愤的“不要总是提起你妈……”女孩不敢再提起,也不再喜欢跟爸爸讲话。

  爸爸妈妈分开后,涵涵跟爸爸、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是一名货车司机,总是不在家,他总是跑长途,十分辛苦。奶奶说,爸爸必须要特别特别努力赚钱,才能够一家四口人生活。平时奶奶要买菜做饭,还要送涵涵上学放学,爷爷身体不好,每天都要吃药,吃饭需要奶奶送到嘴边,走路需要奶奶或涵涵扶着,所以奶奶也很辛苦。家里没有书桌,和爷爷奶奶在茶几上吃完饭后,涵涵就在茶几上写作业,奶奶这时候才能休息一会儿。涵涵说,她很害怕爸爸,其实她很想妈妈,但有一次和爸爸说想妈妈了,爸爸就很生气,所以她不敢和爸爸说想妈妈了,也不想和爸爸说话了。

  听到了孩子的想法,涵涵爸爸哽咽了,他说对不起孩子,孩子特别听话懂事,只是他工作忙压力大,所以有时候会对孩子发脾气。他也发现孩子越长大越不黏他了,他会想办法和孩子好好交流,也会尝试着让孩子妈妈经常回来看孩子。

  后来爸爸真的改变了,他主动跟孩子母亲联系,让妈妈来看孩子。涵涵后来说,妈妈给买了新衣服,父女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会花时间带她出去玩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