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如何加力增效
瞭望智库研究员王芳撰文指出,展望下半年,要推进经济持续稳中向好,财政政策需要加力增效。
一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可一方面用于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部署方面的投资,另一方面用于能刺激和改善消费端的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同时,还应加大财政对于改善民生的支持作用。
从经济完成探底的过程来看,进一步提高财政扩张力度的安排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提高财政扩张力度的同时,还要发挥财政政策天然的结构导向功能,要更突出其优化结构,支持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事项的作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1-5月累计,教育支出8442亿元,增长1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462亿元,增长1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547亿元,增长18.5%;住房保障支出1338亿元,增长13.9%;城乡社区支出5155亿元,增长14.3%;农林水支出5116亿元,增长12%。财政政策已经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不断发力。
二是在积极推行财税体系改革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过渡机制,缓解经济增速下滑和改革所带来的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问题,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首先,利用国债发行规模的提高来增加政府支出能力,突破2015年由于名义GDP增速下滑带来的财政困境。
其次,关注局部区域财政收入增速失速的问题,特别是基层财政收入突变可能带来的各种民生问题。应考虑扩大财政平准基金的规模,设立过渡期基层财政救助体系。在进一步扩大结构性减税的基础上,适度弱化财政收入的目标,防止地方政府通过加大税收征收力度和非税收等方式,变相增加企业的负担。
再其次,明确投融资平台的过渡措施期限,谨防地方政府违规发行地方债券和实施PPP项目。快速启动过渡期的财政支出新措施,改变目前财政支出难的问题,要在“堵歪门”的同时,快速出台适应新时代“开正门”的各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