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合力稳推结构性改革

10.03.2016  11:52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常态下,无论是强调财政金融配合,还是两者的协调,根本上都是为市场配置资源创造环境。

      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金融”一直都是两会上关注度极高的一对拍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总理再次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定调,可以预见,在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下,2016年,财政与金融将迈向更高水平的协调配合。

  相伴而行 协调有力

  两会召开前夕,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在由中国财政学会和中国金融学会共同举办的“财政金融政策协调配合下的结构性改革研讨会”发言中,肯定了财政与金融协调配合的成果。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伴而行、步履协调,已经形成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初步形成了具有示范性、复制性、推广性的案例和模式。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密切合作,共同推进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形成较强的宏观调控合力,才能较好发挥两大政策功能作用。

  他说,仅从过去一年的实践来看,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在财政政策方面,实行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提高了财政赤字率,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推行政府债券置换,加快支出进度,大力推进PPP模式,效果是明显的。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外债宏观审慎监管试点等方面,财政政策都发挥了不错的协同效应。此外,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还在重大国家战略中进行了极有默契的动态协作,如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中,参与组建丝路基金;成功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中非、中拉等产能合作基金等。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对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配合印象深刻。

  “2003年至2008年6月期间,以货币政策从紧为主,和财政政策稳健为主的组合,对防止当时的国民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通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再比如,与当前形势更为相近的1998年至2002年,财政积极、货币稳健,一方面财政发行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投资,社保增加,同时出口退税降成本;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这些组合既有效扩大了投资和出口,经济成功走出了通缩,又没有出现过热的通胀,也是两大政策有效配合的典范。”这位负责人举例说。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经济手段。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运用结构性减税、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等手段,调节财政收支,从供需两端推动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数量型和价格型手段对货币供应进行总量调节和定向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年初,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求是》杂志撰文中指出,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全面推进落实财税改革方案,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以及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利率和汇率改革。允许实体企业、财务公司等组建不同规模、多元化的金融机构,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尽快修复证券市场功能,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引导各地规范推进,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提高投资效率。

  从财政来看,要全面发挥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采取有力渠道和方式,深入化解结构性矛盾;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

  从金融来看,则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形成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体系。

  我们要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

  财政部部长助理戴柏华也在上述研讨会上指出,要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需要财政和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理论依据、搭配模式、手段路径的研究,理顺政策传导机制,实现更高水平上的协调配合。

  突破重点 形成合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财政金融如何协调发力服务于这个大局?

  “结构性改革涉及全局,财政金融协调重任在肩!”刘昆指出,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稳增长的压力仍在加大,客观上要求政府保持较高支出规模,并着力降低市场主体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因此,从财政政策来说,减税和赤字政策并举已势成必然。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具体而言,今年将采取三项举措: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刘昆表示,结构性改革需要政府的助力和市场的动力。减税应立足于改善市场总体环境,激化微观主体的投资和创新创业热情。而赤字率适度提高,将增加国债发行规模和合理确定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同时要避免政府融资对企业融资的“挤出”。所以,这些也都需要货币金融政策实施更加有效的配合,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

  而在金融领域,财政将积极采取措施,主动作为,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在支持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金融机构体系等方面形成合力。

  此外,在切实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的有效性方面,刘昆指出,从财政来看,核心是要形成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体制机制。在财政政策发力的同时,金融政策也需要协同作用。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活动的资本市场体系;创造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环境,支持市场竞争和金融创新;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推进股债结合投融资方式的发展;支持PPP项目和政府引导基金,增强政府的投资引导能力。此外,还要大力支持改进金融服务薄弱环节、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力支持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支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股权和债权等直接融资,发展专业担保机构,促进解决“三农”、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防范风险 共同发力

  在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科学防范和化解风险方面,刘昆指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风险的重点是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这两类风险的治理需要财政金融政策更加紧密有序地协调配合。

  “尽管财政和金融领域各自的风险不容忽视,但是本质上都是新常态下整体经济运行所蕴藏的系统性风险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纯强调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各自风险是很难取胜的,结果很可能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由此,这位负责人表示,财政和金融部门共同的责任,就是要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上共同发力。一方面需要中央银行对出现暂时流动性困难的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同时在宏观上保持流动性合理的充裕和低利率;另一方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财政主导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同时加强财政、中央银行在存款保险、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保险保障基金监督以及金融监管上协调配合。

  最后,这位负责人表示,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核心还是要保证市场在整体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决定性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常态下,无论是强调财政金融配合,还是两者的协调,根本上都是为市场配置资源创造环境,而非替代市场。财政政策的减税、补贴或者是直接投资,货币政策在宏观上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以及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等等,都是为了帮助形成一个创新动力更强,要素流动更为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

      (作者 于丽)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
前四月大连市经济延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
  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1月至4月,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