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制度创新助推供给侧改革

27.04.2016  11:32

      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财政将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财税制度创新至关重要。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长三角财税论坛上,来自全国人大预工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长三角地区以及沿长江经济带的财税部门政府官员和财税界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常态下的财税制度创新”这一总主题,表达了上述观点。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邓晓兰认为,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供给侧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经济发展了,收入机制完善了,收入上来了,财政的可持续就有了保证。财政如果助推了供给侧改革,反过来对财政可持续性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财政将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

  财政可以从哪些方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呢?邓晓兰提出,可以从完善收入机制,涵养财源,优化财政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完善投融资机制着手,主要是防控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再就是完善财政的制度供给,主要是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

  当前供给侧改革中,减税作为重要的政策手段,其策略如何?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决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目标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他在分析了全面减税还是特定减税、减税是短期的制度选择还是长期的制度安排、到底减中央税还是地方税后,全面回答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精准施税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营改增释放的减税红利,认为营改增是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力军。

  在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如何理顺并明确财政支出责任是当前重要问题。对此,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姚胜强调,一要注重财政收支规模和范围问题的研究,注重财政收支方面的法制建设,并加强财政收支预测的研究。二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高财政绩效。三要加快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界限。四要注重控制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原主任、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院长高强认为,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当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阶段性措施,核心是解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具体内涵包括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供需平衡。

  “经济状况难中有进,稳中向好。财政状况在于收入的不稳定,刚性支出压力增大,债务问题不容小视。”高强在深入剖析当前的经济和财政状况后,提出了未来财政发展的四条对策:第一,立足经济社会全局看财政。财政一定立足于经济的发展来考虑财政问题,不能脱离于经济的基本面。第二,加强宏观政策的研究。财政部门不能仅停留于政策的讨论,而需要思考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第三,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不仅需要营改增,还需要税制结构改革。第四,大力推动财政法治建设。财政法治不仅包括财政法律的制定,更重要在于切实执行。

  该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

      (作者 贺利娟)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