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贫困户入股,脱贫有了“造血因子”

23.03.2017  18:12

  

 

  

  

  

  图为军民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图为军民村农民往养殖场抱猪仔

 

  3月21日,市残联载着满满一车新购买的猪仔,沿着宽甸永甸镇军民村七拐八弯的小路,来到军民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村民们早早就等候在此。等到车一停稳,66头猪仔被人们抓进猪栏,欢呼跳跃着奔向栏内的玉米秸秆,争相啃咬起来。

  如何让贫困村村民实现产业脱贫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市残联积极探索,把扶贫工作化作为贫困户增收的活力,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分红实现脱贫。

  宽甸永甸镇军民村有6个村民组,370户1210人。由于土地林地面积少,缺少致富门路,且大部分为老弱病残,人均收入较低,是重点包扶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135人,其中贫困残疾户25户。

  2016年起,市残联与新柳集团、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重点包扶军民村。市残联先是为贫困户筹集了近7500元慰问金。考虑到大榛子树对种植管理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收入高的特点,委托宽甸残联投入3.6万余元,为村里26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无偿赠送榛子树苗5200棵,每户200棵。

  村民李秀荣患肢体残疾常年卧床,老伴身体也不好,两人依靠每月3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眼看着送来的榛子树苗,因无力照看只得放弃,“老伴照顾我都已经力不从心了,哪还有心思搞种植。”李秀荣无奈地说。

  在村里,像李秀荣这样无劳动能力的残疾贫困户不在少数,他们显然不适合一家一户分散实施产业脱贫,传统的养殖种植项目既不能对其扶持,村里也没有集体经济。市残联经过与村里商讨,最终确定成立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协调争取市财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50万元,全部用于养殖场建设资金。市残联拨付农村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9.9万元,用于33户贫困残疾户每户3000元标准入股,按收益发放现金分红。

  记者在现场看到,去年10月开工建设的养殖场现已竣工,占地5.5亩,设有养猪、养牛、养鸭禽舍。此次市残联花费6万余元投放了66头猪仔,每头重量都在10公斤以上。33户贫困残疾户每户除了3000元入股资金外,还分到了2头猪,由村里统一经营管理,还请来了养殖专家,预计10月份就能出栏,年底就可拿到分红。

  65岁的残疾贫困户魏老汉离婚后独自生活,孩子也常年出门在外,平时靠打零工生活。这次,村里雇他在养殖场清理猪粪,每天有60元收入。当了大半辈子农民的他做梦也没想到,通过扶贫资金入股成了合作社股东。“政府出面入股放心,平时也不需要操心,年底还能享有分红收益,我们脱贫信心更足了!

  市残联副理事长刘永乐介绍,农村扶贫专项资金是用于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的专项资金,2016年人均投入上限为3000元,直接投入是其优点,但缺点是资金量少,项目选择受限制,此举拓宽了扶贫新思路。而投资有风险,如何保障农村扶贫专项资金和残疾人的利益不受损失?如何保障合作社规范经营的监管力度?入股合同中添加了保障残疾人利益条款,扶贫专项资金保本免赔。各项资金经镇财政拨付,由其统一监管审计,以此来保证脱贫致富有成效。

  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使贫困户从过去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村党支部书记王福生表示,贫困户入股,脱贫有了“造血因子”。直接发放扶贫资金给贫困户,只能解一时之急,少数贫困户还有依赖思想。他说,以入股方式组建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反哺贫困户,关键是要选准项目和管理经营好,村里要发挥引导作用,用好资金,促进脱贫,壮大集体,保障扶贫资金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