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有竭时转型及早谋

03.08.2015  13:57
   
      图为伯明翰斗牛场购物中心 图为唐山钢铁集团厂区一景       双城记         一个是英格兰的大心脏,一个是华北地区交通咽喉;一个是工业革命发源地,一个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一个经受过二战炮火的洗礼,一个遭遇过大地震的浩劫。

  伯明翰和唐山,同为资源型城市,一个已成功实现了华丽转型,一个仍迈步在转型的大道上。本期“双城记”以这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外城市为例,看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

  “世界工厂”辉煌不再

  英国伯明翰是一座典型的煤炭城市,曾享有长达约一个半世纪的“世界工厂”名声。伯明翰早在16世纪就开始发展制造业,18~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煤、铁等矿产资源的发现,伯明翰一举成为英国的制造业中心。

  然而,进入20世纪,随着煤铁资源的枯竭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转变,伯明翰渐渐失去了以往的竞争力,开始走向衰落,经济大幅衰退,失业率显著上升,城市人口也开始减少。

  重工业的发展在给伯明翰带来一时的繁荣和工业文明历史积淀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从18世纪起到20世纪70年代,伯明翰附近的煤矿区,一天到晚烟尘弥漫,因而获得了“黑乡”的称号;市中心的街道很少见到行道树或绿草地,建筑凌乱没有规则,墙体脏得到处是斑驳的黑色。

  转型之前的伯明翰,烟囱林立,马达轰鸣,处处可见工业发展留下的痕迹。

  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伯明翰政府制定了“优二强三”的产业转型方案。一方面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以支撑整个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将制造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之为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体系贡献自身力量。

  对于逐渐衰退的传统产业,伯明翰并没有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是对其进行了科学的取舍。对于纺织、煤矿采掘等缺乏发展后劲的传统产业,采取了利用市场将其逐渐淘汰的政策;对于食品加工和汽车制造等依旧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继续投入财力、物力促使其加速发展;同时,还保留了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如珠宝加工等。

  在保留少量传统产业的同时,伯明翰集中力量发展会展、金融、旅游、零售等服务产业。

  以会展业为例。伯明翰政府斥巨资修建了国家展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等会展场馆,还耗资约100 万英镑建设了专门的网站,向全世界商人提供人性化的参展信息服务。据统计,每年英国的各种会议和展览,有42%是在伯明翰举行的。会展业的发展,不仅为伯明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提高了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至2012年,伯明翰的就业人口中,已有88%从事服务业。伯明翰成功实现了由一个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的转型。

  运河改造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运河改造是伯明翰城市更新的关键。伯明翰市内有长达51 千米的运河水道,运河水网密布于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工业革命时期,水路是城市工业发展的交通命脉。由于长期的工业发展,运河水质下降,制造业的衰退也导致运河两岸充斥着破败萧条的景象。

  自1983年起,伯明翰市议会与英国水路一起联合实施全面的运河改造工程,使之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环境的更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伯明翰市对运河的改造首先从运河两侧的景观开始。运河两岸的工厂和仓库已被改建成了画廊、展览馆、咖啡厅和酒吧,古香古色的游船和悠闲的野鸭一起在运河上游弋,顺着曲折的水道前行还可以看到许多各具风情的小桥。很多英国人夏季携家带口租船度假,在船上一待就是一两个星期,甚至更久。市政议会还沿运河安装了触摸式屏幕,既介绍运河和伯明翰的历史,也介绍伯明翰众多消费的好去处。

  运河的改造只是伯明翰改变城市面貌的项目之一,许多其他的项目,如布林商业街的改造、新斗牛场购物中心的建设等为伯明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空气质量成发展瓶颈

  与伯明翰相似,中国唐山也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依靠传统产业,唐山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积累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然而,相似的发展轨迹也带来了相似的问题。工业结构偏重,第三产业严重滞后,导致唐山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节能减排压力大,单位GDP能耗偏高。资源枯竭、环境破坏、节能减排等诸多压力,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城市转型已经成为唐山最迫切的任务和目标。

  震后30多年,唐山已投入数千亿元改善生态环境。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长期的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目前,唐山市仍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2013年,唐山市空气污染超标天数占68%,重度以上的污染天数达71 天,唐山市也因此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之一。严重的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市民的生活,也使许多投资者和旅游者望而却步,阻碍了唐山的产业转型。

  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唐山是一座依煤而建、因钢而兴的城市。 钢铁工业成就了唐山的辉煌,但也折射出唐山在转型发展中的阵痛。

  据有关专家分析,尽管近年来一直在加快推进钢铁工业优化升级,但目前唐山还不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强市。原因在于,在唐山庞大的钢铁产能中,普通产品居多,高端产品和王牌产品较少,且大多数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同时,在钢铁工业的关键领域,也缺乏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如果单纯围绕着钢铁、煤炭转圈圈,唐山很难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放眼全国,唐山服务业发展缓慢的弊端更是显露无遗,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2009年,唐山旅游业收入仅为63.12亿元,国内同类经济规模的大连、宁波是唐山的9倍;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经济总量的2%,不足国内先进城市的30%。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唐山加快转型的突破口。发展物流产业,唐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近海临港,处于交通枢纽位置,同时工业企业集中,是我国北方钢铁、煤炭、矿石和石化交易中心。

  据悉,在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未来5年,唐山将着力发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信息咨询、市场营销等现代服务业,并以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清东陵为龙头,以历史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蓝色海洋旅游为重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明日之城”亟待走出困境

  2003年,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挥环渤海优势,依托传统产业,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实现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的新的发展战略,而曹妃甸,承载着新唐山的蓝色梦想应运而生。

  自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以来,曹妃甸工业区累计填海造陆超过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高峰时期号称日均投资4亿元,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不仅承载着唐山城市和产业双重转型的“蓝色之梦”,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河北建设沿海经济强省战略的成败,更被视为重塑京津冀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之举。

  规划虽好,远景虽美,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原计划构建的四大支柱产业(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集群面临困局。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大规模的新区开发建设渐渐跟不上形势,投资拉动式发展模式已显得不合时宜。作为曾经的“明日之城”、“中国鹿特丹”,困境中的曹妃甸,亟待在变革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