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刚:回沈发展是情感召唤更是必然选择
北京沈阳商会监事长、北京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子刚
“每次回来,看到沈阳处处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家乡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真是让我们这些天南地北的沈阳人倍感骄傲。”说这话时,赵子刚的脸上由衷地透着那么一股自豪。他说,在外闯荡多年,无论走到哪儿,还是沈阳的乡音听起来最亲切。“家乡情结是一根看不见、扯不断的线,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沈阳人,就是一只只被线牢牢拴着的风筝,不论飞得多远,沈阳都永远是我们的家。”
赵子刚的名片上有两个头衔:北京沈阳商会监事长、北京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尽管已经从东北大学毕业20多年,他仍然称自己是“东大学子”。2013年,他与东北大学软件学院联合成立新能源实验室,并出资50万元设立“岳能能源”奖学金,用于奖励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而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沈阳设立的研发团队,聘用的技术人才也主要来自辽沈地区高校毕业生。“沈阳IT人才储备丰富,住房等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更能够留得住人才,因此工作团队也相对更加稳定。”赵子刚说,这也是沈阳吸引外地企业的一个明显优势。
1994年,赵子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首钢集团,从此离开沈阳,开始了“北漂”生活。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成长,他开始艰难创业,开办了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最初做贸易,到跨入电力行业,再到今天围绕能源产业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岳能科技已经拥有30多项软件著作权、20多项发明专利和10余项商标注册权,并且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国家能源局发起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制定”主编会员单位。
赵子刚说,这几年,由于和沈阳的合作日益密切,他经常回沈阳,每次回来,那种久违的踏实感,都让他对家乡有了更深的眷恋,下一步,他打算把公司的运营中心逐渐迁移到沈阳。“这不仅基于一种情感的呼唤和回归,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赵子刚说,沈阳有充足的要素资源,有完备的人才基础,特别是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许多在外创业的沈阳人,都对回沈发展充满信心。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郭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