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网购 教你防范这十大陷阱

22.11.2017  11:25

  本周五将迎来“黑五”(11月的第四个星期五)网购高潮,这也被誉为“跨境版双11”,各路电商已提早打出洋货、折扣、潮流、囤货、血拼等促销旗号。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按照以往规律,“黑五”后的一周将迎来海淘消费投诉潮。昨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黑五”海淘消费预警,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为您揭秘跨境版“双11”促销期常见的消费陷阱。

   预警一:临期商品到手已过期

  “黑五”到来,一些临期商品成为卖家的重要备货,尤其是食品、保健品等。由于海淘物流时间相对较长,有些临期商品到手可能已经成为过期商品。

  提醒:对比价格的同时,也要仔细查看关于商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说明,没找到相关信息的,提前咨询客服;对于食品等,计算好食用日期,以免未食用完就过期。

   预警二:跨境网购小心假货水货

  跨境网购的一大痛点问题就是假货和水货。当买到假货需要赔偿时,则需消费者出具原厂鉴定证明、品牌商鉴定报告、商家承认商品为假货的聊天记录等。

  提醒:选择大型正规的平台,维权将更有保障;卖家声称“专柜验货”不可信;购买前索要品牌授权等证明商品为正品的凭证。

  保留交易记录、与卖家聊天记录截图等。

   预警三:多留心勾选要发票

  不能提供国内正规发票的现象,在跨境电商中普遍存在。按照很多跨境电商的说法:直邮和保税区的商品属于境外购买行为,不支持开具发票。

  提醒:虽然很多跨境网购卖家和平台不提供发票,但消费者在下单前应询问卖家是否提供购物小票或采购凭证。下单时订单页面不会主动提醒消费者开具发票,但消费者需自己多留心,勾选需要发票(电子发票、纸质发票或购物小票),作为有效的售后凭证。

   预警四:东西贵选安全物流模式

  不同的物流模式在配送时效和服务质量上不同。目前跨境网购主要有三种物流方式:海外直邮、保税进口、海外拼邮。

  提醒:价值高的商品尽量选择保税进口、直邮等安全性高的物流模式;购买生鲜、食品尽量避开高峰期,并了解发货时间和大致物流时间;由于漂洋过海,快递务必“先验货再签收”,遇破损、腐烂、货不对板可拒收。

   预警五:仔细查看退换货规则

  跨境网购,包裹破损甚至商品破损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退换货概率相对较大,但因种种原因,很多跨境商品无法退货,而退换货也将涉及关税问题,因此目前多数跨境网购平台并不能完全做到七天无理由退货,更别说是无理由退货。

  提醒:跨境网购最好选择正规平台或卖家,仔细查看退换货规则,就退换货事宜提前与卖家沟通,并截图取证。对于直接在商品页面标注不支持退换货的商品,一定要三思再下单。此外,对于商家的退货不退税行为,坚决维权。

   预警六:算好购买额度以免“退单

  按照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2万元,也就是说每人每年2万元,超过之后海关就会“退单”。

  提醒:跨境网购前,最好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年度个人额度查询”,进行个人跨境消费额度的查询。不要被促销折扣迷了眼,计算好需要购买商品的金额,以免超过限额后被“退单”。此外,保护好个人信息,以防被盗用个人额度。

   预警七:对比日常售价和促销价

  商家促销的形式多种多样,红包、满减、抽奖等,大部分国内消费者对于海外商品价格不太了解,因此商家容易在价格上玩“猫腻”。

  提醒:提前锁定需要购买的商品,对比日常售价和促销价。此外,货比三家,多平台比价,选择性价比高的卖家处购买。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购买“洋货”,下单前最好去品牌官网或专柜了解商品正常售价,一般化妆品低于四折以下很难买到真货。发现先涨价后降价等虚假促销行为,积极向第三方监管部门或平台举报维权。

   预警八:小心“微商”等个人代购

  朋友圈、微博圈的微商代购都是海淘经营的集散地,箱包、服装、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甚至药品等成为代购人群的主要销售品类,但此类代购渠道成为假货流通的重要渠道。

  提醒:网上商品鱼龙混杂,消费者在购买海外商品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对于价格过低,来路不明的产品,谨慎购买。

   预警九:海淘转运选大公司

  为了保证质量,很多消费者倾向于通过海外购物网站下单购买,为了节省运费,转运成为很多海淘用户的选择。然而目前转运公司明显还处于起步阶段,流程繁琐、物流时间长短不一等问题突出。

  提醒:海淘转运最好选择规模大、口碑好的转运公司,由于海淘转运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容易出现转运公司关闭、跑路等情况,投诉无门。对于清关费用和物流费用,提前咨询客服人员,了解基本收费,以免后续就费用问题产生纠纷;贵重物品、易碎物品等最好购买保险。

  另外,收件时一定要检查清楚后再签收,拍照留证据。

   预警十:各类诈骗等“”你

  “黑五海淘促销季”无疑又成为各类诈骗的活跃期,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

  比如,快递货到付款诈骗:一般为消费者下单后因信息泄露,假冒快递员送空包裹,谎称需货到付款,消费者被骗运费。

  “秒杀”诈骗:商家设置部分商品为“秒杀款”,实际由系统设置,消费者根本无法成功“秒杀”,甚至还会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提醒: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以防落入陷阱;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不要向陌生人透入重要信息。货到付款包裹,要先验货再付款签收。遇到商家虚假促销、霸王条款以及遭遇各类诈骗陷阱的,消费者可向有关监管部门和维权平台投诉,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