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两县上榜“县域经济100强”排行榜
近日,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下属公司对全国将近3000个县(市)(不包括市辖区)进行综合评估,发布了“赛迪百强榜——县域经济100强”排行榜,其中咱们辽宁有两县上榜,东北地区也仅有这两席入列。
“县域经济100强”榜单发布
据介绍,此份榜单是以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社会民生、经济活力等作为维度,对全国近3000个县市(不包括市辖区)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出的成果。
在榜单中,浙江、山东、江苏成为“百强县”盛产地,分别有26席、22席、17席,占据全国百强县的65%。广东省仅1席,四会市入选。东北地区此次上榜的百强县市,仅有辽宁省的瓦房店市和海城市,分别排名第34位和第73位。
未有县市入围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广西、贵州、甘肃、宁夏、西藏、重庆、海南。
辽宁有2个县(市)入围
东北地区此次上榜的百强县市是辽宁省的瓦房店市和海城市,分别排名第34位和第73位。
入围的瓦房店市在县域经济规模和县域基本竞争力上,居东北地区首位。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轴承产业集聚区,还拥有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同时,瓦房店的金刚石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4%。
另一位入围的海城市也有矿产资源优势,是世界上菱镁、滑石探明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GDP第一大省广东仅1席入选
广东省2015年全年GDP总量居全国首位,2016年上半年GDP增速为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为何仅四会市入选百强县市?
这很大程度上和百强县的评选范畴有关。广东省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全境均为市辖区,行政区划分上是“无县”状态。加上东莞、中山在1988年从县破格升级为地级市后,实行市直管镇,不设县,广东的发达地区鲜有县级市的身影。受限于百强县的评选范畴是县和县级市,市辖区不在候选名单里,导致广东虽是GDP大省,但历年只有个别入选百强县。
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将推进产业升级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何去何从?报告指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主要任务。此次榜单中排名前10的县市在主导产业上呈现了两个共同的趋势:
一是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纺织、制鞋、轻工食品等已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浙江省的县市,正通过“两化融合”、“机器换人”,加速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
二是推进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报告认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县域将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动能转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