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扶贫工作“正中靶心”
丹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有3人常驻宽甸县大川头镇大川头村,帮助精准扶贫。他们脚踏实地搞服务,依据村情做工作,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走村入户摸底调查,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工作队多次入户调查摸底,确保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公平,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今年该村在册贫困户64户126人,因学致贫5户12人,因病致贫49户89人,缺技能7户15人,因自身不足3户10人。全面摸清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坚持“一户一法”的帮扶原则,开展“定向滴管式”扶贫,做到目标精准、对象精准、方式精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掉队”。
找“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不让扶贫“脱靶”。为了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工作队走村入户,耐心讲解各项惠民政策,直到他们完全掌握为止。多次入户调研,座谈,立足村情、户情现状,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度脱贫计划,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脱贫产业项目。其中确定养蜂1户,养山羊1户,养鱼1户,养公鸡1户,养猪60户。6月份,驻村工作队与镇扶贫办等一行十四人组成产业项目物质购买团,从丹东市天蓬养猪场一次性购买优良仔猪98头,同时购买了猪饲料发给建档立卡户,并积极联系人保财险公司,为每头猪购买了保险,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开展真情服务,认真落实重点帮扶活动。工作队走村入户调查中了解到,袁淑兰常年患有高血压、腰肌劳损疾病,不能做重体力的劳动,老伴已去世多年,儿子患有癫痫病,袁淑兰一直和儿子相依为命,使本来已经拮据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驻村工作队主动到袁淑兰家中多次商讨如何脱贫,建议在家附近的河岸边引水建造一个2亩鱼塘,让母子二人搞起了鲤鱼养殖。驻村工作队还号召本单位职工及帮扶大川头村的另外两家驻村工作队共同帮助袁淑兰家修建房屋。
着力抓村集体经济。大川头村集体经济薄弱,有外债十八万元,驻村工作队汇报给局党委,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党委会议,研究解决15万元资金,支援村发展集体经济资金10万元,支持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工程,使村集体经济发展有着坚强基础。研究解决5万元资金,对该村道路进行“亮”化及村文化广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
众人拾柴火焰高,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兜底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支持,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让该村的64个贫困户126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产业。农民生活显著提高,农民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