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实施蓝天工程促老工业基地转型
元宵节前的一场大雪把辽沈大地装扮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雪后,不少人走出家门,实地拍雪景、网上晒照片。冰雕玉砌的世界里,湛蓝的天空成为一道“抢镜”的风景。近年来,辽宁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多举措应对空气污染,让雾霾天越来越少,蓝天越来越多。
来自辽宁省环保厅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2018年度采暖期以来,全省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48微克/立方米和80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33.3%、24.5%;全省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4.4%,同比上升22.3个百分点。
前几年,一到供暖季,辽宁不少地方“雾霾围城”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也让环保部门承担了不少压力。
辽宁省环保厅厅长来鹤介绍说,过去两年里,辽宁主要通过发起三场“攻坚战”让蓝天越来越多。
——拆除燃煤小锅炉。2016年开始,辽宁省政府把1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拆除列为年度工作重中之重。辽宁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杨玉东说:“省直单位率先拆除燃煤小锅炉,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许多原来拆不掉的小锅炉迎刃而解。过去两年,辽宁省共拆除燃煤小锅炉12916台,力度空前。”
地处风沙区的彰武县县长杨敬忠说:“蓝天越来越多,成绩来之不易,过去一年,我们拆除了行政区划内10吨以下燃煤锅炉,县城也有了空气质量监测站,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
——淘汰黄标车。沈阳、大连、铁岭等地相继出台黄标车提前淘汰的补贴政策,采用“经济补贴”和“政策引导”双轨并行的办法,有效推动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过去两年时间里,辽宁省共淘汰两类车辆36.6万辆。目前,沈阳市绿色公交车辆比例达到75%,抚顺市采用PPP模式将全市1000多台公交车全部改为新能源汽车。
——严控秸秆焚烧。在铁岭市昌图县,国能昌图生物发电有限公司院内前来运送玉米秸秆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公司副总经理冷晓军说,他们公司通过引进丹麦的生物质锅炉燃烧技术,利用秸秆等燃料发电,目前每年发电量约为9500万千瓦时,消化半径在80公里内的周边县区的玉米秸秆。公司投产至今,总发电量6.18亿千瓦时,消化秸秆等原料100.78万吨,替代燃煤37.5万吨。
据了解,辽宁省2017年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32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4%。
“到2020年,PM2.5浓度下降到每立方米42微克以下,让辽沈大地蓝天永驻。”今年的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未来的空气质量作出郑重承诺。
“蓝天多了,既是污染治理的成果,也是辽宁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杜两省说。
过去一年,辽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调整经济结构,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煤炭去产能任务,服务业占经济比重增长至54%。
杜两省说,辽宁还需要继续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上下功夫,“经济结构优化了,污染源少了,环境空气质量自然会有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