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扶贫“三变”求精准

17.12.2014  22:57
瞄准贫困人口创新扶贫模式,大力推行“互助式扶贫”,派驻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大扶贫”——

  来到辽宁省彰武县五峰镇火石岭子村的村部大院,公告栏上还张贴着526名贫困人口的公示表。今年7月19日,火石岭子村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对本村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重新审议确定,并在村里公示,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

  建档立卡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今年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号工程。辽宁省将以建档立卡的214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加大对贫困户的支持力度,确保扶持项目取得成效。

  辽宁省省长李希指出,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全省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创新扶贫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扎实抓好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推动贫困地区与全省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认真分析扶贫对象致贫原因,逐户制定扶贫措施,定人、定责予以扶持,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互助式扶贫”滚动使用的资金,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缓解了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困难,加快了贫困农户增收致富步伐,增强了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从扶贫资金无偿使用到开展“互助式扶贫

  11月26日,记者来到清原县湾甸子镇德胜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村民刘强在这里利用一小块空地建了一栋养鸡棚。他家本来经济条件还可以,但这几年由于父母生病,特别是老父亲一年药费就要花掉两三万元,因病致贫。他去年养鸡赚了4万多元,都用来还账了。

  今年春天时由于缺乏资金没钱购买苞米,几千只鸡眼看就要断顿,这可把他急坏了。这时他想到了湾甸子镇互助金合作社,“我用家里的林权证做抵押,不到三天就从互助社借来了1万元钱,我马上买来1万斤苞米,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刘强告诉记者。棚里有5500只鸡,已是今年的第四茬了,行情好的话一茬就能挣3万多元。

  湾甸子镇互助金合作社是清原县对扶贫资金管理的创新改革的产物。过去扶贫资金直接到户,有时买牛、羊分给贫困户,生产资金很容易变成生活资金被花掉。互助式扶贫则以乡镇为单位,连村组建扶贫互助合作社,民主管理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和村民按一定比例自愿交纳的自有资金组成扶贫互助金,以小额有偿贷款形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在湾甸子镇扶贫办公室记者看到一张互助金使用情况表:2014年德胜村有财政资金60万元,村民互助金2.2万元,贫困建档立卡户124户,其中入社85户,借款的78户。这说明有78户贫困户得到了互助金的扶持。

  抚顺市扶贫办主任高世海向记者介绍说:“全市有扶贫任务的35个乡镇都建立了扶贫互助社,吸纳社员2.4万户。互助资金促进贫困户年均增收1500多元,互助社正逐步成为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发展银行’。互助扶贫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条造血式扶贫途径。

  丹东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扶贫互助社”模式,有效解决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争取来的有限扶贫资金由原来“撒芝麻”变为集中利用,由一次性投入为滚动发展,由一人管钱为大家理财,资金利用率、有效率实现最大化。

  自2007年以来,辽宁省对扶贫资金滚动使用进行了有益尝试,开展了“互助式扶贫”试点工作。882个互助资金试点村,共吸纳入社农户9万户,其中贫困户7.1万户。不难看出,借款多为贫困农户,平均每户贫困农户借款在7000元左右,在发展项目上,发挥的作用比到户扶贫的1000多元要大得多。

  辽宁省扶贫办主任李军说,“互助式扶贫”模式经过实践检验,值得推广实施。没有实行“互助式扶贫”的市县,要抓紧制定实施计划,按计划有序推进。从明年开始,争取用2~3年时间,把到户扶贫资金转到“互助式扶贫”上来。

  在全省1791个贫困村中采取选派驻村工作队的方式,实施定点驻村帮扶。省(中)直定点扶贫单位要在原定县包乡中确定1个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进行定点帮扶。其余贫困村由所在市、县(市、区)选派驻村工作队进行定点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

  从到县乡挂职扶贫到派驻工作队进村入户扶贫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扶贫工作队驻扎在建平县烧锅营子乡乌克朝村。工作队住宿条件很是简陋,利用村里小学校教师临时休息的一个小屋充当他们的宿舍,只有一个小火炕,三个人躺在炕上连翻个身都要碰到同伴。厕所在小学操场的另一侧,离宿舍有二三百米的距离。最难的是吃饭问题,买个菜还得到十几里外的乡里。

  村民李立学告诉记者:“听说工作队要帮助我们将4000多亩地改造成水浇地。我家只有三亩水浇地,水浇地长的谷子好的能打1200斤,今年谷子价格好,能卖4元多一斤。不是水浇地种玉米一亩地还不到1000斤。如果都变成水浇地,那敢情好,我们都受益了。

  利用四十余天时间,工作队和村干部一起深入沟沟岔岔、田间地头,走访了全村7个居民组、300多户百姓,采取上门了解、召开党员会、座谈会等形式,整理合理化建议34条,确定了29户特困户。工作队队长王文光对记者说:“我们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促进我局定点扶贫乡村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帮扶对象的贫困落后状态。

  省科技厅扶贫工作队结合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北台子村实际情况,积极筹建大棚香菇栽培示范基地、水果新品种引进繁育基地、肉驴养殖产业基地。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北台子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朝阳市扶贫办主任李洪志向记者介绍,全市413个扶贫工作队按照一帮抓班子、建好队伍,二帮谋思路、富民强村,三帮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四帮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要求,入村到户、摸底调查,确保“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辽宁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彭益民说,在选派工作队成员时要根据贫困村的主要成因,坚持“一村一策”,有针对性地选派。对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的,要注重选派熟悉党建和干部管理工作、领导能力强的干部;对党务村务管理混乱、各类矛盾纠纷比较突出的,要注重选派政策水平高、驾驭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的干部;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要注重选派懂经济、会管理,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干部。

  省辽河局扶贫工作队队长于帝平告诉记者:“我们驻村入户摸清贫困户实情,通过局里不仅要送资金、送项目,还要送政策、送思想。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落实帮扶项目。

  省公安厅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兵对记者说:“前些年我是公安厅扶贫单位的联络员,这次完全长驻村里,公安厅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厅里帮工作队制订好帮扶计划,保障工作经费,落实好帮扶措施,确保如期完成帮扶任务。

  葫芦岛市扶贫办主任李国良认为,驻村扶贫工作队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管道。葫芦岛市选派驻村工作队192个(省派17个、市派111个、县区派64个),实现对省定159个贫困村全覆盖。

  在定点扶贫的基础上,辽宁省进一步完善社会扶贫工作机制,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扩大帮扶规模,抓好帮扶工作落实

  从定点扶贫到社会“大扶贫

  2014年8月31日,是西丰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日子,由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茅台西丰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正式签约开工。这是茅台酒厂在外省投资建设的第一家企业。记者在11月底到西丰县采访时,一栋主楼、10栋厂房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建成,在2015年春节前后将出酒。据西丰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将给西丰县一年带来五六个亿的税收收入。

  西丰县是辽宁省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是省委副书记许卫国的帮扶对象。在许卫国的牵线搭桥下,西丰县不但引来茅台保健酒项目,还引来辉山乳业总投资68亿元的大项目。

  在定点扶贫工作中,辽宁省始终坚持“省级领导包县、市级领导包乡、县级领导包村、各级干部包户”,“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帮扶工作机制。同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阜新县大巴镇车新村是蒙古族聚居村,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是全市重点贫困村之一。车新村在2013年9月被列为阜新市“集团帮村”工程项目村,由牵头单位——阜新市军分区带领8家帮扶单位进行扶贫,在发展冷棚葡萄扶贫富民产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建设1亩标准化冷棚葡萄成本是2万元,包括苗木、塑料,发展1000亩,总投资需要2000万元。资金从哪来?车新村党支部书记白金山告诉记者:“我们采取了政策补助、社会力量垫资、农民自筹三结合的方式。农民每亩自筹1000元,争取上级补助4000元,帮扶企业阜新金亿亨商贸有限公司每亩垫资1.5万元,农民在第二年取得收益后逐年偿还本金和利息。

  没有社会力量介入,没有社会资金进入,产业发展不起来。通过集团帮扶,车新村的冷棚葡萄项目得以启动。白金山说,预计到明年7月,1亩冷棚葡萄亩产能达到3000斤,毛收入能达到3.5万元以上,村民生活将会得到极大改善。

  阜新市扶贫办主任王成告诉记者:“作为国家扶贫改革的三个试验区之一,让阜新先行先试,国家和省还交给阜新五项重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完善多方力量参与的‘大扶贫’体制机制。阜新的扶贫改革试验使命光荣,责任重于泰山。

  辽宁省扶贫办主任李军表示,要努力形成社会扶贫的新格局。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与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引导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兴建基地、联办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鼓励有专业技术并且致力于扶贫等公益事业的人士,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扶贫志愿者到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各类扶贫济困活动;探索金融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智力扶贫、信息扶贫等新的扶贫开发模式、途径和机制,努力构建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