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政银保”让近万贫困农户受益
阜新市泡子农场双合义村村民刘福义、刘福祥、于海凤从事生猪养殖多年,由于近几年的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使其养殖经营陷入了低谷。今年5月份当得知“政银保”贷款项目后,每人贷款8万元,每户养殖规模已超过50头,他们高兴地逢人就说:“是‘政银保’让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啊!”
为推动金融支持农业,破解农业贷款难问题,去年7月,阜新市启动实施了“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这一金融扶贫新模式。何谓“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就是以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有效信用机制为前提、以政府设立信贷风险补偿金作补偿、以银行贷款投入为基础、以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或贷款保证保险为保障的金融扶贫新模式,是为贫困村、贫困户和农业经济组织打造的新型融资平台。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市、县财政已出资500万元设立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现已发放贷款1730笔,贷款总额1.45亿元。其中,5万及以下贷款1063笔,贷款总额5262万元,涉及阜蒙县、彰武县和清河门区的62个乡镇、310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60户、建档立卡贫困村130个,预计全年可引导银行机构发放“政银保”专项贷款2亿元以上,可使近万贫困农户受益。
据了解,2013年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阜新确定为全国首批3个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自试验区设立以来,该市坚持以扶贫改革为契机,将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与产品作为“六项改革重点”之一来推进,在实践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这一金融扶贫新模式,以期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的。近两年,随着扶贫攻坚不断推向深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扶贫攻坚需要更多地发挥金融资源的重要作用,以弥补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从而使扶贫小额信贷需求不断上升。眼下,市、县两级均建立了“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出台了财政、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多项配套政策。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3万户,有扶贫小额信贷需求的建档立卡户数在1.93万户左右,约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30%。若按每户5万元的贷款额度测算,全市每年扶贫小额信贷需求总额约在9.65亿元左右。
为了使“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工作顺利进行,市扶贫办首先不断健全完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他们打破了以往农村贷款由银行机构“单打独斗”的局面,变成了由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风险共担的金融扶贫新机制;其次,促进金融扶贫产品不断丰富多样。他们打破以往单户贷款5万元以内、期限1年的贷款模式,单户农户贷款金额由3万元到50万元不等,并专门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事企业、扶贫龙头企业设定了150万至500万元不等的贷款产品。同时,他们还有效化解银行贷款风险。当“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发生损失时,由保险公司、银行机构和政府风险补偿金三方,按6:2:2的比例共同承担,实现了国家扶贫部门倡导的为贫困农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扶贫贷款的初衷。此外,政银保”合作涉农贷款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优化,让贫困农户知道,只有诚实守信、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才能享受这一特惠政策,并依靠扶贫和金融部门的支持最终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