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县走出扶贫开发新路子

23.06.2015  13:18

今年春季,朝阳县东大道乡北炉村李清华,把自家的10亩山坡地全部种上了酒高粱,老李说,去年在扶贫办的扶持下,他家的10亩山坡地获得了好收成。和李清华一样,朝阳县有3000多户贫困户依靠扶贫开发的好政策,尝到了种酒高粱的甜头。

到2014年底,朝阳县人均纯收入在32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然有67894人。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该县首先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关于朝阳县加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到户,到人,到事。同时在各乡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负责的扶贫开发办公室,明确工作任务、职责、脱贫期限,使扶贫开发工作活有人干,事有人管,在全县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到目前为止,今年确定的全县60多个扶贫开发项目已经全部进入实施阶段。

利用上级优惠政策,开展产业扶贫。朝阳县独特的地理环境极适合酒高粱种植。经检测,朝阳县种植出的高粱在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五碳糖、半纤维素和单宁,以及微量元素等方面,均适合酿造高品质白酒,尤其是淀粉含量均超出其他地区高粱的70﹪以上。利用这一优势,朝阳县扶贫办与辽宁格兰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联合,在全县开展酒高粱基地建设。2014年,全县扶持3000户贫困户种植酒高粱10000亩,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亩收入2000元的好收成。今年,该县种植酒高粱面积达到18000亩,扶持的贫困户达到5400户。另外,借助小凌河流域农产品安全示范基地建设和辽宁省千万亩经济林工程的优惠政策,该县还组织贫困户大力发展小杂粮生产和经济林产业。今年该县在小凌河流域示范区15个乡镇种植以谷子为主的小杂粮42000亩,栽植大枣、苹果、水蜜桃、榛子等经济林16000亩,使2000多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近年来,随着辽宁格兰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朝阳市天惠食品有限公司、广东(辽宁)温氏集团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陆续在朝阳县落户,一批种植小菜、谷子和养猪、养羊等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势,朝阳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县清风岭镇生产的“大石坝”小米,是畅销省内外市场的优质农产品,己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今年该镇建成了面积2000亩的谷子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小米50万公斤,收入可达500万元,可使200多户贫困户受益脱贫。松岭门乡是朝阳县的小菜生产基地,每年小菜种植面积4000亩以上。今年,该乡组织农户流转土地2000多亩,成立了小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小菜加工厂。农民不但有土地流转的收入,而且还可以在合作社和工厂打工赚钱,户均可增收1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