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民众自卫军竖起抗日大旗

03.09.2015  06:06

  沈阳一幢老旧小区里的两居室,透过墙上那幅英姿飒爽的戎装照和那满书架与抗日有关的书籍,我们能感到房主的与众不同,此前这里居住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副总指挥、抗日将领郭景珊。如今在老房子里,回忆起父亲的戎马一生,年过古稀的郭春光满眼骄傲。

  志同道合唐聚伍郭景珊联合抗日

  循着父亲当年征战的足迹,郭春光渐渐了解了辽宁民众自卫军当年是如何抗日的。

  “父亲1901年出生在辽宁省八角台(今台安县)新开河乡唐屯村东马家窝堡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排行老五。14岁到地主家扛活,16岁不堪忍受地主辱骂,一气之下告别父母来到奉天,通过亲戚介绍在二十七师当了一名护目(传送文书)。后得到张作相、张学良和郭松龄器重,在二十七师教导营学习,又进入东北讲武堂五期炮科深造。短短几年时间升至代理团长,他曾跟随张作相参加过直皖战争,跟随张学良和郭松龄到佳木斯地区剿匪,还参加过两次直奉战和郭军反奉等多次战役。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1928年东北军缩编,他进了同泽新民储才馆警察班学习,毕业后担任沈阳县公安大队长,1929年调到辽宁省桓仁县任公安局长兼任公安大队长,1931年秋被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调任新宾县公安局长,‘九一八’突然爆发,他没去赴任。”

  念过四年私塾的郭景珊,打小就爱看《岳飞精忠报国》和《戚继光平倭寇》。日后这些偶像也一路引领他前行。1931年10月初,他就决心开始组织力量抗日救国。这时,郭景珊的结拜大哥唐聚伍拿着张学良将军的委任状,从北平来到桓仁任东边镇守使署第一团团长。谈及时局问题,两人达成共识,认为国家遭受日寇侵略,处在最危险的关头,军人必须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职责,决定共同抗日救国,秘密筹划工作。

  万人誓师辽宁民众自卫军竖起抗日大旗

  在此前,郭景珊已经开始“招兵买马”,蓄积抗日力量。“父亲先是发动自家亲属、朋友二十余人,作为组建抗日武装的骨干,之后又联络东边道十几个县的公安局长、公安大队长、原警察班同学及爱国的仁人志士……经过五个月的准备,成员约有七万人,待时机成熟后,1932年4月21日,唐聚伍和郭景珊等人在桓仁县正式竖起由张学良命名的“辽宁民众自卫军”抗日大旗,召开了万人誓师大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东边道抗日斗争。”

  一块老旧的怀表、一架德国相机,十几张泛黄的老照片,貌似普通的物件却是郭春光手中的宝贝,它们已经跟着父亲走过了80个春秋。尤其是那架照相机,是张学良亲自交到郭景珊手上的,他希望能为把这段不屈的抗争留下一抹见证。

  田汉采风写出《义勇军进行曲

  1932年10月下旬,日本关东军集中了四万重兵围剿辽宁民众自卫军。在飞机、大炮的攻击下,辽宁民众自卫军很快被打散,损失惨重,在弹尽粮绝无有后援的极其艰难情况下,决定一部分留下打游击继续抗日,郭景珊则带领主力退往热河长城地区继续抗日。之后,郭景珊马上进北平找到唐聚伍,面见张学良,汇报东边道抗日情况。张对他们抗日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把辽宁民众自卫军改编为抗日义勇军第三军团,郭景珊被任命为副总指挥,开始了热河保卫战和长城抗战。

  郭春光说,据父亲在世时回忆,古北口一战,战斗十分惨烈,这时候从上海来了一位叫陈瑜的人,想要来采访郭景珊,当时战斗非常紧张,郭景珊根本没时间接受采访。他便跟陈瑜说,唐聚伍正在北京,你有什么需要问的你就采访他,他都能够回答,就这样陈瑜就去北京见了唐聚伍。后来他才知道,陈瑜就是田汉。正是辽宁民众自卫军的英勇事迹让田汉找到了灵感,写出了《义勇军进行曲》。

  淡泊明志卖花老人终了一生

  《塘沽协定》后,东北军缩编,郭景珊被任命为东北军第四十军补充团长,不久辞职。郭景珊长期在沈阳大南街以卖花为业。而邻里有喜欢花的,老人都免费送。当时,抗日救国会的发起人高崇民、阎宝航曾推荐他到政府任职,都被老人谢绝了。郭景珊只想做个平民。1981年郭景珊被聘为沈阳市文史馆馆员。在这以后曾有作家要为他写书立传,他说,要写你们就写那些为国牺牲的义勇军将士吧。郭春光说,父亲生前常常教导他们这些子女,不要贪图名利,不要贪财,平平淡淡即可,他们也遵循着父亲的教诲,一生踏踏实实做人。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王远实习生关欣/文李浩/摄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