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用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
新华社沈阳1月2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徐扬、王炳坤、孙仁斌、汪伟)6%左右——这是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指标。
从2003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辽宁年平均增速超过两位数。6%,与腰斩无异。这一预期目标也是近十多年来最低的。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平静地接受了这一预期速度。
“我们要淡化‘速度情结’,不可能也不必要再追求发展的高速度,但我们必须强化‘质量关切’,用过去拼速度的那股劲儿来追求高质量。”辽宁省省长李希说。
报告中关于“快与好”的新论述,引起代表委员的热烈讨论。大家认为,这体现了辽宁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工作重点,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预留了空间与余地。
慢下来,可以看清深层矛盾
壮士断腕,是主动为之,也是形势使然。5.8%,辽宁省去年GDP增速,与全国相比低了1.6个百分点。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9%左右的增速目标,相差悬殊。
经济增速慢下来,让人们看明白,不解决深层次矛盾,经济质量上不去,也会拖累速度降下来。
“这么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是一些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辽宁北煤矿业集团董事长王力委员表示,目前全省钢铁、煤炭、电力、焦炭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北票市为例,去年有上百个矿厂关停。“如果不想被淘汰,就要走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之路。”王力说。
速度慢下来给辽宁提供了绝好的结构调整窗口。“通用、西门子早就调完了,不光卖产品更要卖服务,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沈阳鼓风机集团董事长苏永强委员说,“许多企业效益不好,是产能过剩造成的。”沈阳鼓风机去年也减少了19%的订单。“怎么办?就是下决心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苏永强说,今年将继续做大生产性服务业,更大地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慢下来,可以更好地苦练内功
“6%的增长目标是回归理性、处于合理区间的正常增速。”辽宁省发改委主任王金迪说,这是前进中的调整,能为辽宁赢得喘口气的机会。
发展经济,就像跑马拉松,慢下来可以更好地出发。
“我赞成这一报告!”辽宁省人大代表,辽宁科隆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艳认为,这几年不妨慢一点增长,等把底子打好了,未来才有更大的增长后劲。
“要不然年年拔苗助长,大家弄得很累,没有时间和精力养精蓄锐、苦练内功。”姜艳说。
“对6%不必紧张,也无需悲观。”辽宁省政协委员王广林表示,适应新常态就要降速换挡,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结构和质量上。
6%也是中高速增长,对于辽宁已经达到了2.8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来说,并不算低。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底辽宁将突破3万亿元大关。
6%不仅仅是数字概念,对政府怎么用好“看得见的手”也意义非凡。
辽宁省政协委员卢松表示,降低经济增速指标,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是一种“松绑”,更是一种导向,还提出了新的硬指标。
慢下来,为经济换上新的“发动机”
如何强化“质量关切”?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同步实施“四个驱动”,打造辽宁经济升级版。
创新、改革、市场和开放,就像车之四轮;行稳至远,需四轮驱动,共同发力。
代表委员们认为,政府要把工作中心放在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维护创新规则、强化创新激励上。
“政府要放手让企业和市场自主选择创新成果,放手让企业使用创新人才。”张思宁委员说。
经过一年来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辽宁新登记公司制企业去年增长76%,形成了新一轮创业热潮。
盛京银行董事长张玉坤委员表示,简政放权要继续抓下去,政府的理念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要迎难而上。”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辽宁适应新常态需扬长补短,要围绕民营经济和服务业这两块短板下力气、做文章。
以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为标志,东北老工业基地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东北三省的“领头羊”,辽宁要担当起新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