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辽宁省内异地就医有望直接结算

26.12.2014  15:49

  明年先在沈阳、抚顺、铁岭和盘锦试点,实现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2016年实现跨省直接结算。

  国家关于异地就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时间表,解决异地看病费用先行垫付、两地奔波报销的问题。同时,报销的支付比例依照参保地标准,个人医保卡中的金额每年可一次性取出用于就医。

  辽宁省计划明年初推行试点,年末向全省推行,实现省内就医直接结算。

   沈阳抚顺铁岭盘锦先试点年末全省推行

  按照国家计划,明年将基本实现省级范围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2016年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目前我省为市级统筹,计划在明年推沈阳、抚顺、铁岭和盘锦四市为试点,尝试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就医直接结算。若推行顺利,明年年末或将全省推行。

  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我省也一直在寻找突破口。目前沈阳参保人员在省内其他城市长期居住半年以上,办理相关手续后在当地指定医疗机构就医,先行垫付,随后在各市设立的代办点办理报销。这一方式虽然解决了往返两地报销的麻烦,却仍未实现直接结算,垫付问题依然存在。

   退休随子女居住为主要人群

  在本次异地就医的指导意见中,重点落在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主要是退休后随子女居住的老人。他们普遍年龄大、医疗负担重,长期不返回参保地,异地就医报销时的“跑腿”和“垫支”问题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对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需求也最为迫切。同时,在划分界线上,这类人相对比较清晰。

  未来,结合户籍和居住证制度的推进,其他跨省异地居住人员或也将纳入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范围,如在外省打工的农民工。

   目前异地看病报销需先行垫付

  沈阳市民张志华退休后随儿子去了北京,在沈参保的她为看病方便办理了异地安置人员就医手续,住院费用都需先行垫付,再往返沈阳和北京两地进行报销。从递交上手续到费用报销回来,时间为15天至2个月。

  目前辽宁省异地就医大致分三种,一是通过转诊转院,实现异地就医;第二种同张志华一样,办理手续后,“跑腿”报销;第三种是未办理异地就医手续,在异地需紧急就医时,可先行看病,再以探亲或异地急诊的方式和比例报销。但后两种方式均无法实现直接结算,都需参保人先行垫付。

   医保卡中钱可取出用于就医

  在指导意见中指出,为方便结算,对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给出了三个特殊政策。在支付范围上,可执行居住地的“三目录”范围,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报销目录,便于居住地的医生根据平时习惯给异地安置退休人员诊治。在支付比例上,执行参保地本地就医的支付比例,不执行转外就医支付比例。也就是说,在沈参保的人员,在北京住院后,报销执行沈阳标准。而且,只要经本人申请,就可以将个人账户里的钱一次性打给个人,供门诊就医和购药使用。

  相关人士表示,各地报销目录不同,经济基础好的地区报销目录就更宽泛,比如北京、上海,而报销金额是参保地支付,执行参保地支付比例。标准不一,或将造成参保地的统筹基金支付困难。

   答疑

  异地就医推行难在哪?

  目前的异地就医模式,多是采用患者先行垫付,后往返报销的模式。业内人士分析,要想实现异地医保直接结算,首先就要求至少是市级统筹,现在辽宁省很多地方仍是县级统筹,手动报销。提高统筹层次,各地系统联网,这部分成本很高,谁来负担。

  除此以外,在还未放开异地就医的同时各省大医院就已是人满为患,外地人甚至占到一半以上。如果实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更多的人群会涌向大医院,对医疗机构和社会统筹基金都是一个挑战。所以,异地就医推行的同时,还要配合分级诊疗。

  最后还要考虑到,各地的报销目录、报销比例、缴费比例不同,社会统筹积累多少不一,在推行政策时,部分地区或会遇到资金困难。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