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垦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中共辽宁省委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农垦局2016年工作要点》的要求,辽宁省农垦局2016年重点加强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经过各市农垦主管部门推荐和辽宁省农垦局组织调研论证,2016年正式启动了建平县八家农场玉米覆膜节水滴灌示范基地、阜新市阿尔乡畜牧场大果沙棘防风固沙示范基地、锦州市小东种畜场大花生示范基地、盘山县胡家农场碱地西红柿示范基地和铁岭县种畜场榛子示范基地建设。5个示范基地按照建设方案分别开展了示范内容建设,并于近期完成建设情况总结。总体来看,建设成效显著、推广条件成熟。辽宁省农垦局决定在辽宁垦区进行广泛宣传和重点推广,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农场和农垦企业通过创新驱动,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工增产、农场经济实力增强。
各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和建设成效分别是:
一、建平县八家农场
建平县八家农场地处建平县中西部,位于老哈河东岸,属于河谷冲击平原,老哈河自南向北而穿过,西与内蒙赤峰市喀喇沁旗隔河相望,南与太平庄乡相连,东与奎德素乡、义成功乡接壤,北靠黑水镇。全场共有6个分场,总人口11240人,地域面积90.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37平方公里。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带来干燥多风、雨量较少和春旱频繁。农场以种植业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是辽宁垦区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2016年,农场进一步整合资源,利用各种资金加强了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应用玉米覆膜节水滴灌新技术,使示范基地种植玉米亩增产210斤,亩单产平均达到2100斤,仅此一项年增产近3400吨。目前核心示范基地和辐射带动区域面积已经达到3.2万亩。
二、阜新市阿尔乡畜牧场
阜新市阿尔乡畜牧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覆盖全场。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牧业、农业生产相对稳定,森林覆盖率接近50%的乔灌木树种发挥了巨大的生态作用,防风固沙效果显著。但是农场乔灌木树种比较单一,主要是杨树、松树、胡枝子等,经济效益始终不高。2015年以来,按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农场重点投资建设了大果沙棘防风固沙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总面积2600亩,2016年平均亩产量达到1吨,实现年产量2600吨,实现年产值910万元。
三、锦州市小东种畜场
锦州市小东种畜场于1956年建场,1958年扩建,是辽宁省最大的国有农垦企业。农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黑山县东北部,东与新民市为邻,西与阜新市接壤,北与彰武县相连。农场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无霜期165天,年平均降水量571毫米。全场耕地面积19万亩,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水稻、花生、大豆、杂粮种植为辅。农场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等项工作,现有科技人才85人,其中副高级4人、中级43人。2016年按照缩减玉米种植规模、调整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有关要求,投资建设了大花生示范基地。目前示范基地已达到3850亩,当年平均亩产达到735斤,实现亩产值2200元,年产量达到1415吨,实现年产值847万元。
四、盘山县胡家农场
盘山县胡家农场近年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扶持场区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新品种、新技术实现超常规发展。盘山县鑫海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于2009年,现有社员205户,以河蟹、淡水鱼养殖、碱地小蕃茄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中河蟹、淡水鱼养殖面积4000余亩,年产量500吨;小蕃茄种植面积1200亩,202栋棚,年产量7000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了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销售,是辽宁省农业重点示范社,也是盘锦市最标准、规范的合作社。在2016年开展的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中,通过采取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在稳定合作社自身种植面积的同时,引领、示范盘锦地区发展碱地小蕃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合作社自身增收的同时,带动了盘锦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
五、铁岭县种畜场
铁岭县种畜场标准榛子园示范基地位于樊梨花谷社区境内,该社区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山林面积2400亩,地势东高西低,以坡地为主,环境优雅,地下水资源丰富,交通非常便利,适合榛子产业发展。2016年已建成示范基地260亩,榛子成活率达到95%,保存率达到95%,2017年至2018年可初见成效。
通过2016年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虽然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通过继续推进改革发展实现逐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示范基地农业基础薄弱,防灾抗灾能力不强;二是大部分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种植效益下降,影响了生产经营积极性;三是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倾向日益明显,普遍存在劳动力紧缺、劳动力素质低和接受新品种、新技术周期长、能力差等问题;四是生产资金缺乏、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也影响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