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事关全局的决胜之战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谈破解“新东北现象”
2014年,是辽宁艰难前行的一年。从昔日的高速增长,跌落到5.8%,增速位居全国后列。老工业基地如何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十年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推进新一轮振兴再出发。
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 新起点要有新作为
王珉在分析辽宁省经济形势时说,与全国一样,辽宁面临着“三期叠加”的矛盾,经济运行中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但从自身情况看,表面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质上是尚未根本解决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服务业比重过低、民营经济不发达、开放型经济水平较低,急需通过深化改革和实施新一轮振兴战略,统筹加以解决。”王珉说。
但当前遇到的困难,与十多年前的“东北现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王珉列举了几组数据:2002年,辽宁城镇登记失业率高达6.5%,下岗职工多达76.5万人;而201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4%,实现就业近百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和8.6%,跑赢了GDP增速。
“经济增速放缓了,但底线兜住了,民生改善了,老百姓关心的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生活如何幸福。”王珉说,经过十年振兴,辽宁的经济总量已由5000亿元提高到2.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家底更厚实了。
“这标志着辽宁已进入新的振兴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起点。”王珉说,辽宁将在中央新一轮振兴战略指引下奋勇前行,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较晚,影响较深。长期以来,政府对市场管得多、管得严、放得少,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体制机制问题突出。
“我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到,政府有权确实不能任性!”王珉说,只有尽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才能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从而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辽宁国有企业比重大,重化工业过重,初级产品较多,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度偏低。这些都是改革要啃的“硬骨头”。
“只有加快推动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才能改变传统产业格局,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王珉认为,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还是全面振兴的大战略,都为辽宁带来了解决根本性问题的重大机遇。
辽宁省委已制定出台了重要改革规划和工作要点,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以行政体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动力。
把握新常态 抢抓新机遇 推动“双中高”
如何适应新常态、实现新作为,是当前辽宁面对的重大课题。王珉将工作重点总结为把握好“四个化”。
——认清经济特征新变化。作为辽宁经济短板的消费,正在向个性化、多样化升级;“三驾马车”中占主导的投资,正在由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传统产业为主,向科技创新以及新产品、新业态转化。
——把握增速换挡合理化。必须摆脱“速度情结”,但决不能自由落体式的下滑。增速换挡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6%就是辽宁经济发展的底线,这是满足就业和居民增收,支撑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需要。
——促进结构调整更优化。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强省之本,要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动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和服务业,促进两化融合,形成竞争新优势。
——推动发展动力加快转化。特别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寻找优化结构的驱动源泉。
国家战略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开创了重大机遇。“东北振兴战略是对于辽宁针对性最强、见效最直接和含金量最多的战略。必须主动融入、跟进落实,用好用足各项振兴政策。”王珉说。
去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确定了139个重大项目,辽宁正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协作,尽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确保落到实处。
王珉表示,辽宁还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打头阵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