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辽宁省实现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01.09.2016  10:36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王国忠 8月31日,记者从辽宁省卫生计生委获息,由辽宁省卫生计生委主办,辽宁省新农合管理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承办的辽宁省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报仪式隆重启动。

  据辽宁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大南介绍,辽宁省实现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后,参合农民在新农合省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后,在出院结算时,将改变以往全额支付的局面,出院时可以直接进行报销,方便参合患者省内异地就医的同时,极大减轻患者费用负担。辽宁省新农合管理中心一直致力于推进辽宁省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工作。目前,辽宁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已搭建完成,具备新农合省内异地转诊结算、基金监管、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辽宁省直属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将分批次实施即时结报工作。年底达到省直属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即时结报服务。预计今年将有4万多新农合患者受益。这是辽宁省新农合工作的一大发展和进步,具有划时代意义。

  辽宁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大南表示,辽宁省跨省就医即时结报工作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方式。按照国家要求,10月底前,开展跨省就医联网结报试点工作,结合全省实际,8月底前,先行完成省新农合信息平台与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接口进行对接,实现国家和省级平台以及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报功能。并在锦州市、营口市、辽阳市试点运行,年底前逐步在全省开展。并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为首批接收省外参合患者的试点医疗机构,逐步扩大试点。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省外医疗机构试点运行,并与吉林省等周边省份新农合管理中心签订协议;10月底前,根据全省参合患者就医流向,在上海、天津等地选取试点医疗机构,逐步扩大试点。

  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主要有以下亮点。一是高度重视,提前完成工作任务。辽宁省是继内蒙古市、安徽省、江苏省之后,率先实现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的省份,较国家要求的时限提前了一年。二是设施完善,高效搭建即时结报框架。在开展此项工作之前,辽宁省已经完成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及省级新农合结算中心建设,目前全国仅有山西省和辽宁省两个省份有省级结算平台,辽宁省新农合平台功能完善,具备信息互联互动、基金合理流转基础框架,使得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高效运行。三是模式创新,树立全国典型。利用资源优势,超越内蒙古“点对点”联网模式,实现“省对省”、“省对国家”联网模式,具备试点范围广、信息传输程序简单、数据交换及时准确等特点;发挥地域优势,与周边省份吉林省新农合管理中心签订协议,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充分释放全省医疗资源,使新农合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工作发挥实效。下一步,辽宁省将继续完善跨省异地结报政策宣传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使跨省异地结报工作为广大参合患者带来福利。

  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工作是完善基本医保制度建设、推进健康辽宁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参合农民的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是省级经办机构增加的重要的结算职能,促成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并紧密对接精准扶贫工作,提高新农合制度的黏性和塑性;是规范转诊行为与结算流程、引导和调节就医流向的重要举措,可促进合理就医秩序形成、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是强化细化供给侧改革、提升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内涵,激发、提升新农合内生动力,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工作提效率、百姓少垫付,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