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每千位居民拥有医疗床位5.82张
6月30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我省出台了《辽宁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总结我省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对未来5年的发展做出了规划。目前我省每千名常住人口所拥有的医疗床位、医生数、护士数在全国均位居前10,但老龄化问题突出,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仍然薄弱,医疗资源结构有待调整。
医疗资源:每千人床位数居全国第二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辽宁省形成的市政、企业各办一套医疗卫生机构的历史原因,辽宁省卫生资源总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万个;每千名常住居民拥有医疗机构床位5.82张,居全国第2位。2003-2014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年均增长11.6%,住院人数年均增长9.39%。2014年共提供门急诊服务1.85亿人次,出院人数635.15万人次,住院手术服务123.19万人次。全省病床使用率逐年上升,2014年为87.7%;平均住院日在缩短,2014年为10.9天。
《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省人均年门诊次数为5.2-5.6次,年门诊人次总量将达2.3亿-2.5亿人次,年住院率为14.4%-16.9%,住院总量将达633万-741万人次。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7.05%,预计2020年辽宁省城镇人口将达到7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存在问题:公共卫生资源低于全国均值
目前,受公共卫生资源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在医疗资源总量居全国前列的情况下,我省公共卫生资源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14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量为0.53人,全国均值为0.61人。全省医师日均门急诊人次为5.5次,全国为7.5次;平均住院日为10.9天,全国为9.6天。同时,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比例失衡,公立医院床位占比高达86.37%。医护比、床护比偏低,医护比仅为1:1.04,床护比在1:0.4以下的有8个市。
疾病谱变化:慢病、精神疾病上“黑名单”
《规划》提出,辽宁省是我国老龄化、高龄化趋势突出的省份,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环节问题将日益凸显。目前,我省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建设滞后,资源结构急需优化。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加上“嗜肥油、喜腥膻、重油偏咸”的饮食习惯,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疾患等慢性病登上致残、致死的“黑名单”前列,需要医疗服务从单纯的疾病诊治转向综合性的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唐子匀
辽宁省医疗卫生现状
医疗资源总量
医疗卫生机构:35445个(其中医院962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3297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35个,其他机构151个)
卫生人员:339189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6286名)
床位数:255553张
医疗设备: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共拥有甲类大型医用设备9台
乙类大型设备1014台。
全省卫生总费用(2013年):1176.78亿元,占GDP的4.35%。
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的医疗资源
医疗机构床位数:5.82张(全国第2位)
执业(助理)医生数:2.31名(全国第8位)
注册护士数:2.41名(全国第9位)
注:其中市办医院每千人口床位为1.72张,是全国0.79张的2.18倍。
居民健康水平
人口期望年龄:78.6岁
婴儿死亡率:6.3%。
孕产妇死亡率:12/10万
注:三项数据均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本表中数据除特殊标明外,均为2014年辽宁全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