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跨入“男性低比例时代”

19.09.2015  09:57

  如今,辽宁省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男婴出生数为101人,男婴数比2011年少了7人。9月17日,记者从省政协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获悉,辽宁省已经彻底跨入“男性低比例时代”,而孩子越来越少、人口红利拐点到来也将成为不可忽视的人口问题。

   去年已跨入“男性低比例时代”

  出生人口性别比,即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2011年至2014年,辽宁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分别为108.9、108.52、106.47和105.16,远低于全国2014年115.88的水平。2010年,辽宁省性别比为102.54,位列江苏、河南和山东之后,比全国平均值104.9低2.4个百分点。2014年,辽宁省常住人口性别比已降至101左右,彻底跨入“男性低比例时代”,且可能成为全国第一个“男少女多”的地区。

  那么会出现城市女性婚恋难吗?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在婚恋较为集中的年龄段,辽宁省除丹东、锦州和葫芦岛市在多个年龄段女比男稍多之外,其他各地城市常住人口女比男多的现象并不普遍,人数差异也不大,如25-29岁沈阳多2267人、辽阳多1310人、盘锦多437人;30-34岁大连多2225人、鞍山多327人、阜新多207人。

   同时步入超少子化时代

  通常认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0%-23%为正常,18%-20%为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下为超少子化。辽宁省0-14岁人口占比2004年已降至14.5%,步入超少子化时代,2014年进一步降到10.54%,超少子化不可逆转。

  按照辽宁省现有教育规模和目前全省每年新出生人口25-28万且越来越少的人口趋势测算,即使大幅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4年辽宁为50.5%,北京同期约为65%-70%),辽宁省各层级教育机构还将面临资源过剩的局面。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国民素质,需要走出一条压规模提质量的精细化发展道路。

   人口红利拐点已到来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辽宁省目前虽然面临经济发展的很大压力,但正享受着辽宁历史上空前的人口红利。2013年辽宁省人口总抚养比为26%,位居全国第三低,只高于北京和上海,属于全国抚养负担最轻的地区之一。但目前我省人口红利拐点已经到来,2015年辽宁省人口总抚养比将超过30%,这表明辽宁省的人口红利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人口抚养成本和社会压力将越来越大。

  (肖春苹)

 

 

 

 

  编辑: zfw01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