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雾霾围城怎么破?
◆李国军
辽宁省近日以来遭遇史上最严重雾霾,沈阳、鞍山、辽阳、铁岭等6个城市出现大范围重度以上污染,空气质量指数达到爆表级别,沈阳甚至启动了重污染天气一级应急响应。
雾霾既影响公众身体健康,又会导致其他一些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雾霾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治理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
首先,应坚持三管齐下,同步做好科学研究、机制创新和宣传引导。
一是科研先行。基于现有环境空气质量观测网络,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实验,分析区域大气污染现状及污染物分布特征,摸清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分、成因、主要来源及影响因子。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研究,分析区域性污染问题的形成与气象条件、输送通道及上下游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区域联防联控和总量控制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机制创新。针对PM2.5的区域性、复合性、扩散性特征,制定基于环境与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方案。综合考虑不同城市的污染特征与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雾霾天气指数预报和雾霾天气预警机制。借鉴国内外经验,建立PM2.5评价考核机制,健全包括PM2.5在内的环境评价、监管考核制度,并列入政府及环保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
三是宣传引导。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宣传,使其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对雾霾成因及预防应对的知识普及,宣传介绍应对雾霾的具体措施,为公众提供防御性指引,获取公众的理解、支持。
其次,坚持三策并举,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紧盯重点项目不放松。集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以辽宁为例,要把气化辽宁和区域一体高效供热所涉及的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动真格、出实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二是紧紧扭住“龙头”不放松。对区域内重点监控的排污企业加大治理力度,对重点控制区的火电、钢铁、石化、水泥等行业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发挥污染减排提纲挈领的作用,带动区域内污染治理的强力推进。
三是推进清洁生产不放松。要把清洁能源项目作为实现大气环境质量革命性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大协调力度。针对经济总量较大、发展速度较快但结构偏重的实际,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从县(区)正在建设的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切入,从县域工业园区起步,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建设循环工业园区,带动企业层面小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
第三,坚持三方互动,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力。
政府和决策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雾霾天气监测预报,将建立雾霾天气预测预报系统、动态控制排污系统、污染源排放控制决策系统结合起来。依据雾霾天气区域性和大气流动性,立足整体并统一规划,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制定综合防治计划。调整工业能源结构,改善民用燃料结构,完善城市绿化系统。
企业要加强节能减排。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要推进清洁生产,靠科技投入转变生产方式,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而实现节能减排。完善法律,加快地方立法,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公众要提倡低碳生活。绿色转型包括发展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就每个公民而言,清新的空气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要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减少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