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村干部带头 村民走上致富路

02.09.2015  10:35

  


  如今,杨波家的3亩多养殖场年收入可达12万元,也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跟着村主任干,没错。要不是她当初拉我一把,我不可能有今天。 ”8月28日,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坤都营子乡上店村村民杨波说。
  唱戏要搭台,发展要引路,只有为农村建设植入产业 “内涵”,以产业支撑搭建新农村平台,才能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农民增收“连续剧”。
  2014年以前,喀左190个行政村中,“空壳村”100多个,导致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工作运转不畅,堡垒作用发挥不好。
  “空壳”就要“破壳”。在朝阳市委的统一部署下,喀左县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破壳”工程,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社会工程谋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进,采取资源开发、规范承包合同、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模式,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大城子街道东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在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村党支部书记郭凤岐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决定将东山有景观、没有经济效益的杏林进行彻底改造,走符合本村实际、具有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一村一业一品”。
  有了想法就行动。郭凤岐带着班子成员到朝阳等地考察了大枣,到建昌羊马甸子乡考察白梨、花盖梨、酸梨,又到山东考察了葡萄。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了栽植葡萄、走农业观光旅游之路。2014年上半年,在修东山路、打井、办电的基础上,建大棚、农家院、院墙,挖树坑、冬灌、备苗,今年春季开始栽植果树、葡萄。几个月来,村干部起早贪黑、加班加点、顶严寒、冒酷暑,硬化道路2300米,建冷棚3栋、暖棚4栋,葡萄长廊380米,农家院占地1836平方米,规划停车场2000平方米,300亩集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葡萄主题生态园已初具规模,成为发展壮大东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坤都营子乡上店村妇联主任张秀凤,2002年开始饲养貉子,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目前已建成了占地6667平方米的春成特种动物养殖场。 “我自己富了不算啥,让村里的人都富起来才行。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动员村里的闲置劳动力一起加入养貉的行列,同时低价提供种貉,供应饲料,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为了更好地为养殖户服务,培育稳定市场并规避市场风险,2013年,张秀凤成立了特种动物养殖协会,建立了党支部,吸收会员180多人。 2014年,村民人均增收1万余元。养殖户们都说:“我们就相信她,跟着这样的党员干部干,肯定错不了,有这样的主心骨带着咱们致富,小康生活就在前方!
  □本报记者/张 旭/张 辉
  喀左党员带领百姓发展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