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报】沈阳多措并举应对卖果难

13.10.2015  10:05

  


  本报讯 记者郭星 陶阳报道 “去年,许多外省的货车进来收购寒富苹果,今年基本没有见到;收购价格也由去年的每斤接近3元,跌到1.3元到1.5元之间,社员们都很着急。 ”10月12日,记者联系康平县方正河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社长于光远,他的话音中透着焦急和苦涩。
  十多天前,康平县首届寒富苹果采摘节,在方家屯镇的方正河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开幕。面对红透了的苹果挂满枝头、慕名而来的采摘者,合作社成员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然而,市场扑朔迷离,眼看采摘节已过,大宗收购商却迟迟不到,社员们开始为销路发愁。这个合作社是康平县规模较大的专业合作社,有果林近两万亩,其中盛果期的大约6000亩,建有储藏量60万公斤的冷库,他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今年,寒富苹果总产量比去年还高,客商给出的价格却在每斤1.5元至1.7元之间,高了不收。社员如果按这个价格出售,收益太‘薄’,于是纷纷惜售,等待观望。仅我们合作社还有75万公斤苹果。天气转寒,如果10天之内苹果没卖出去,就需要找地方储藏。 ”于光远告诉记者,去年恰恰相反,苹果市场价格高,客商大量收购之后储存,谁承想到春节前,苹果价格下来了,有的客商不但没赚反而赔钱了,因此,今年客商收购的积极性大挫,市场处于僵持状态。
  据介绍,2003年开始寒富苹果在沈阳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市栽培面积已经达到40万亩,2014年全省栽培面积达到117万亩,种植寒富苹果已经成为我省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去年市场价格为历年最高,果农收入的增加促使果树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张。
  为搞清市场的真实情况,记者采访了沈阳市果树站副站长徐占广。他告诉记者,今年全国果品产量走高,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整体走低,不光在康平、新民,在辽南的苹果产区,以及山东、陕西等地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今年,康平县寒富苹果产量约1万吨,已经售出的仅有50万公斤,沈阳全市寒富苹果产量25万吨,销售出去的在1/5至1/4之间。城区周边的果园市民采摘较多,比较而言,各县寒富苹果销售更差。
  为抵御市场风险,沈阳市推出了系列举措应对。鼓励果农自建冷藏地窖,明年将推出相关补贴政策;开展沈阳市民支持寒富苹果行动,帮助果农渡过难关;与各大电商平台开展合作,加大沈阳寒富苹果宣传力度;同时,沈阳市正与俄罗斯方面以及绥芬河口岸商谈,推动寒富苹果出口。康平县正在积极建设大型冷库,鼓励果农自建小冷窖,拉长产业链、规避市场风险。康平县林业局正在与某大型果品贸易商谈判,希望对方能以果农接受的价格保底收购。图为果农采摘寒富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