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

21.08.2015  08:01

   辽阳市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

  28个公共服务项目等你投资

  记者郑有胜报道 8月17日,辽阳县小北河镇中心村外远离民居的一块占地30亩的平地上,锅炉房、除污池、管道建设和路面水泥硬化等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着。在建的是一座日处理能力达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除了当地镇党委和政府先期帮助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外,没往里投一分钱,随后的一切建设投入都由辽阳县一家公司独自完成。这种采取BOT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建污水处理厂的做法,不仅缓解了当地的财政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袜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这一新做法为辽阳市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进入农村乡镇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带了个好头。

  BOT模式是一种公共建设的运用模式,是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公共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小北河镇袜业产业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有织袜企业202家,年产袜子10亿多双,仅漂染企业就达38家。过去因污染严重,所有漂染企业都关停,当地织袜企业只能远赴外地进行漂染,增加了企业成本。为发展好这“一乡一品”产业,在当地建污水处理厂迫在眉睫。然而,县里和镇里的财力捉襟见肘,难以加大资金投入。小北河镇党委和政府经研究,决定采取BOT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建污水处理厂。经过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论证、筛选和审核,最后选择辽阳亿兴公司来承担这一项目建设。这家公司出资近40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由于社会资本的投入,政府的财政压力、环保等诸多问题迎刃而解。小北河镇党委书记刘伟说:“这一做法的好处在于,政府不用花一分钱,就把全镇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为全镇袜业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怎么管理和运行?辽阳亿兴公司的李经理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将把关停的38家漂染企业集中进来,对生产中的漂染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污水处理厂将与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站直接联网,在排放口安装水质自动采样器,实行实时监测,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出来。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盘活闲置资源,越来越成为辽阳市加快城乡发展建设的重要融资渠道。眼下,辽阳市正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采取BOT、PPP等多种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前不久,辽阳市对外公布了28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合作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25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