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积极探索医疗精准扶贫新途径

17.11.2016  15:37

辽阳市农村人口101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492人。其中因病致贫16558人,占比达62.5%。对此,辽阳市委、市政府将医疗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帮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脱贫,着力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力争不让一个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取得良好成效。

一、摸清底数,查明致贫“病因

一是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全市7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占全市人口56%的农业人口仅拥有约30%的医疗资源,农村医疗资源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疾病成为脱贫路上的“大山”。 二是 贫困人口健康意识落后。贫困地区环境卫生条件有待加强,生病概率偏高。贫困人口病发初期,一般不愿去正规渠道就诊,延误治疗导致小病拖成大病,需花费更高费用,使家庭陷入困境。 三是 贫病交织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地区有一个家庭成员生病就拖垮全家,家人为了照顾丧失劳动能力患者不能外出务工,自己患病也无钱医治。 四是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农民患大病要到省、市级大医院治疗,越往上级新农合报销比例越低(县、市、省级报销比例分别为75%、45%、40%),需自已垫付费用,白血病、股骨头坏死、心脏搭桥等重特大疾病大部分医疗费用不在报销范围。

二、精准服务,医疗扶贫上门

一是 上门筛查救助对象。组织医疗人员上门筛查,将2015年建档立卡的26492名贫困人口全部列为救治重点,将免费救治对象扩至农村低保、五保人员。 二是 入户巡诊。组建5支精准扶贫医疗队,进村、入户巡回诊疗,确保行动不便重病患者等不“漏诊”。截至9月6日,完成39个乡(镇、街)、426个行政村贫困群众信息核查和健康检查,核查17347人,发放精准扶贫联系卡和精准扶贫宣传单10949份。 三是 择优定点医疗机构。将市中心医院、结核病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作为精准扶贫定点医疗机构,统筹协调辽阳县和灯塔市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扶贫。为精准扶贫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医疗精准扶贫联系卡”,办理精准扶贫核查表(代病历),明确治疗专家,设立全流程服务通道,解决扶贫对象看病难问题。 四是 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定点医疗机构均设置医疗精准扶贫窗口,负责办理接待、导医、审核、入院、出院等手续,患者只需携带《扶贫手册》等有效证件,即可在精准扶贫服务窗口一站式办结,大大缩短就诊时间。截至10月末,仅市中心医院就收治精准扶贫患者2839人、治愈2590人。

三、加大扶持,祛除致贫“病根

一是 提升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成立由市中心医院牵头,县级医院、乡镇卫生所、村卫生室参与的医疗联合体,有效提升市、县、乡级医院和行政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委托市中心医院免费培训乡村医生,近5年累计培训5300人次,实现全市乡村医生轮训一遍。委托高校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全部到基层一线岗位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农村医疗机构力量。 二是 分级诊疗。依据贫困人口患病程度,结合各层级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分级诊治、因病施治,轻症患者免费提供药品居家治疗,病情稍重患者进入乡镇卫生院住院诊疗,较重患者进入两县(市)中心医院住院诊疗,重症患者到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极重患者出市到上级医院治疗,传染疾病、精神疾病、结核疾病患者到市里相应专科医院治疗。对慢性病患者免费投药,指导用药,对家境贫寒和重症行动不便患者接诊及时救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三是 住院费用政府兜底。扶贫对象住院无需交纳费用,需个人缴纳的费用由政府和定点医疗机构兜底解决,院方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进一步减轻扶贫对象医疗负担。今明两年政府计划筹资2000万元资金用于医疗扶贫,其中今年安排700-1000万元。截至10月末,仅辽阳市中心医院垫付费用2200余万元。 四是 加大对大病保险支持力度,将基本医保政策向农村贫困人口倾斜,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筹,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五是 改善生存环境。今年底建制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到35%和30%,农村集中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2%。加强贫困地区人口健康卫生教育,形成健康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