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太空中的超级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07.04.2016  11:45

    这是实践十号卫星在轨模拟图。  □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实践十号卫星搭载着19项创新性的科学实验,相当于把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搬到了太空。这个实验室有多牛?科学家们为我们揭秘。
    【使命:揭开被重力掩盖的科学秘密】
    “极端物理条件下,物质的运动规律、物理化学过程、生命过程等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重大科学突破的可能。”实践十号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说。
    我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外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实践十号是我国发射的第25颗返回式卫星。“也是首颗大规模实施无人空间微重力实验的返回式科学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实践十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唐伯昶说。
    “地球重力场是盖在物质运动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上的面纱,不揭开就无法看到很多问题的本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吴季说,“实践十号卫星是一个高效、短期、综合空间实验平台,它的使命就是揭开被重力所掩盖的科学秘密,力争获得重大科学突破。
    【优势:具备比空间站更好的微重力环境】
    为了开展微重力研究,科学家们尝试在地球上模拟微重力环境,比如利用几十米、几百米高的落塔或落井、抛物线飞机和探空火箭。
    “落塔或落井微重力时间只有几秒钟;抛物线飞机可提供30秒低重力时间;  探空火箭一般从5分钟到十几分钟。它们可以做流体、燃烧等耗时短的微重力实验,而材料生长、生物过程等需要时间较长的实验就无法进行。”实践十号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康琦说,“长时间的空间科学实验需要利用科学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进行,与地面微重力实验互为补充。
    【突破:绝不重复别人的实验】胡文瑞介绍,实践十号搭载的19个实验项目是从200多项申请中脱颖而出的,按照创新性、可行性、必要性等科学标准,经过严格遴选、反复论证,涵盖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微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6大领域。
    “我们绝不会重复别人的实验。”胡文瑞说,“所有实验任务都是全新探索,每一项科学实验均具有创新性,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有望获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纪录:单次实验项目最多】
    胡文瑞介绍,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和我国把返回式卫星技术运用到科学卫星上。实践十号搭载了19项科学实验任务,涉及28项科学实验研究,是迄今为止单次空间微重力和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及种类最多的卫星任务。
    不同于俄罗斯科学卫星是任务结束后整体返回地球,实践十号分为留轨舱和返回舱。“19项实验中,8项流体物理和燃烧实验将在留轨舱进行,其他11项科学试验将在回收舱进行。”康琦说,实践十号设计寿命为15天,返回舱在轨飞行若干天后将返回地球,而留轨舱将继续在轨工作3到5天。
    作为我国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在卫星技术方面也得到了较大改进,实现了三大飞跃:一是姿态控制采用小发动机作为推进系统的推力器,二是以与国际接轨的数据管理系统替代原先的程序控制器,三是增设流体回路的热控分系统。
    据介绍,卫星飞行期间,科研人员可以在卫星科学应用系统任务运行中心通过视频、图片看到各项实验的整个过程,通过获得的数据开展研究。回收舱返回地球后会很快开启,回收的实验装置会被送到各研究单位进行研究。
    综合新华社酒泉4月6日电
密织精细管理网 推进环境美秩序优
  专家把脉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8月2新浪辽宁
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实现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9月1日,位于大东区地坛街与善邻路交会处,新浪辽宁
周四太阳仍“撒欢儿” 周五阵雨淅沥沥
  随着中小学正式开学,阳光也像小孩子一样撒欢儿了。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