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神级水下机器人“出生”在沈阳
走进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家族”
“海翼1000”再创新纪录,将我国水下滑翔机续航力提升一倍;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6000米级深海科考型ROV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标志着我国深海科考能力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金秋之际,我国水下机器人捷报频传。跟随这些“水下神器”,我们探索到更深的海底,更远的海域,领略了更神奇的深海美景,更为祖国水下机器人的飞速发展无比自豪。而更让沈阳人自豪的是,这些水下机器人都“出生”在沈阳,都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国字号”水下机器人。
11月9日,记者跟随沈阳市科技局来到沈阳自动化所,走进这个庞大的水下机器人“家族”。
“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
接连创下国内国际新纪录
10月12日,沈阳自动化所在南海顺利回收一台其最新研制的“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该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无故障连续工作91天,航行距离1884公里,共采集了488个剖面数据,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制水下滑翔机海上连续工作时间最长、航行距离最远、观测剖面数最多的新纪录。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有跨季度的自主移动海洋观测能力的国家。
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A类专项支持下,沈阳自动化所自2003年开始水下滑翔机研究工作,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不同工作深度的系列“海翼”水下滑翔机,并于今年不断创下国际、国内新纪录。今年3月,“海翼7000”水下滑翔机成为中国第一台7000米水下滑翔机,创造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世界纪录。7月,科研人员在南海成功下放了12台“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实现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水下滑翔机集群组网观测,并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区域的水文特性提供了宝贵资料。
“海斗”号万米水下机器人
亮相“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果展
9月25日,“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引起强烈反响,在展会现场,就有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海斗”号自主/遥控混合水下机器人的身影。
“海斗”号是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的支持、面向全海深探测的关键技术验证平台。2016年,在我国首次万米深渊科考航次中最大潜深达10767米,成为我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完成科考应用的水下机器人,并入选2016年两院院士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7年,“海斗”号重返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开展科考应用,最大下潜深度达10888米,创造了我国水下机器人最大下潜及作业深度的新记录,并拍摄到海底视频,成功完成了航次深渊探测的科考任务,并填补了我国万米海底实时传输视频数据的空白。
多平台南海冷泉区立体协同探测
开启我国海洋科考新模式
8月,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2017年南海综合调查航次第二航段任务中,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制的“探索”号4500米级AUV和“冷泉”号3000米级着陆器与系列深海技术装备协同作业,首次实现了多平台南海冷泉区立体协同探测,开启我国海洋科考新模式。
通过“探索”号AUV在南海冷泉区开展大面积海底地形地貌精细探测和海底光学调查,获取了近海底水体探测数据,锁定一块海底冷泉疑似区;利用“发现”号ROV进行海底高清摄像和采样作业,为研究影响冷泉区化能生态系统环境要素和生物分布的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在确定科学家感兴趣的观测点后,操控“发现”号ROV将“冷泉”号着陆器精准调整到海底指定位置,对海底冷泉生物群落和环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连续观测,分析环境变化对冷泉区生物迁移、生长率和繁殖等关键过程的影响。
深海科考型ROV
创造我国ROV下潜最深纪录
9月25日,深海科考型ROV——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6000米ROV装备,在加瓜海脊成功深潜到海底5597.5米时,机械手臂在海底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向伟大祖国的生日献礼……记者获悉,这台开创我国ROV下潜最深纪录,使我国跨入美国、日本、法国等世界上少数拥有6000米级ROV的国家行列的水下机器人,将于近期挑战更大下潜深度。
“沈阳自动化所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发水下机器人,在国内创造多项第一。”沈阳自动化所科技处相关人员介绍,10月初,“十二五”863计划重大研制任务“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海上试验。沈阳自动化所主要承担“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大脑”即潜水器控制系统的研制与海试任务。而此前,为人们所熟知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控制系统,也是出自于该所。10月底,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潜龙一号”和“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完成“西马里亚纳海盆海洋调查专项”任务,搭乘“大洋一号”船顺利返航……水下机器人的成长与挑战,一直在路上!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封葑
袁野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