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1.5万步脑瘫小伙征服“迷你”
昨日上午9时30分,沈马迷你赛程的选手们几乎全部到达终点,欢笑着与亲朋好友击掌庆祝。
人群中,一位背着一对天使翅膀的选手仍在艰难地向前“走着”,双腿不能直立,一步一步地挪,满头大汗,抵达终点。
他叫代柏龙,今年24岁。妈妈说,他从小就不幸患上了脑瘫,很多年瘫痪在床,经过4次手术和坚持不懈地锻炼,他终于奇迹般地站在了马拉松的赛场上。
晚上,妈妈给他包了一顿饺子,奖励他一下。
第二次参加跑马
看到儿子走下赛道,妈妈立即迎了上去,一边拉着儿子的手,一边给儿子竖大拇指:“儿子,你真棒!”
代柏龙大口大口喘气,一字一句地说:“有……点……累。”
妈妈告诉记者,这是儿子第二次参加迷你马拉松,“只要身体允许,我们娘儿俩会一直坚持参加下去”。
妈妈说,柏龙是早产儿,智力没有问题,只是腿部有问题,6岁开始做恢复手术,8岁腰部手术,10岁眼睛手术,16岁最后一次跟腱手术。手术前他只能用脚尖走路,脚跟无法着地,站都站不稳。现在可以自己行走,上下公交车也不再是难事;还顺利从沈阳广播电视大学毕业。
锻炼没有一天休息
妈妈介绍,儿子小时候上学时,曾经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心里很难过,让自己能走路也是为了争口气,这就是他锻炼的动力。
柏龙家住在小白楼附近,每天早晨5时多起床,坐公交车大约40分钟到北陵公园锻炼,做操、绕公园走一大圈,活动到上午11时左右回家,每天至少1.5万步;下午在家练习书法。
“我家孩子就是有毅力,什么苦都能吃,不怕累,一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的,有时候我跟着走都很累了,但看着他还在坚持,也就跟着走下来了。”妈妈说。
跑马只是一个新起点
参加马拉松,对于常年坚持锻炼的代柏龙来说并不觉得紧张害怕。“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其实,迷你马拉松这个长度跟他平时锻炼的距离来比,并不难。”妈妈说。
去年,代柏龙和母亲第一次报名参加了沈阳马拉松迷你赛程,虽然不能像其他选手那样跑完全程,但拉着妈妈的手走下来的代柏龙非常激动,于是母子俩约定,今年的沈马还要参加。跑完马拉松只是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很多事情等待着坚强的儿子去完成。
对话:想有一个
美满幸福的家庭
记者通过微信问了代柏龙几个问题,但迟迟没有等到他的回复,原来,他正在电话的那头吃力地用手打字。回复的字数有限,但每个字都是他真实的想法。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妈妈说,你很有毅力,每天至少走1.5万步,风雨无阻,从来不喊累,这对于你来说,是不是非常艰难?你是怎么挺过来的?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坚持?
代柏龙:因为妈妈的年纪越来越大了,不想让她太辛苦,想让自己像成年人一样生活,必须锻炼好身体,每当累的时候,一想到这些,就又充满了力量。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代柏龙:为了多接触社会活动,多认识些朋友。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你的梦想是什么?
代柏龙:把腿锻炼好,像健康人一样走路,找一份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除了运动,你还喜欢做些什么?
代柏龙:正在学习书法和画画,觉得可以修身养性,丰富自己的见识,增长更多的本领。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对未来的生活有哪些想法?
代柏龙: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