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两次家访 让我怀念半世纪(图)

11.09.2015  08:26

   那年那月那两次家访 让我怀念半世纪

  高中毕业已经50余年,回忆起两次高中班主任老师的家访,七旬退休教师杨宝松很感慨

  如今老师与家长沟通很方便,打电话、发微信、建QQ群……但对于70岁的退休老教师杨宝松来说,“隔着这些现代通讯设备,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他已高中毕业50余年,至今仍十分怀念高中班主任徐连臣老师的两次家访,“那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很亲切,对我帮助很大。”

   第一次家访,以为老师来告状

  1963年,杨宝松在二十六中学读高二,开学后,班级来了一位新班主任,名叫徐连臣。徐老师刚从哈尔滨外语学院毕业,教俄语,只比他大7岁。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徐老师突然来到杨宝松家中家访,杨宝松吓了一跳:“我之前一点不知道,还以为老师要告我的状呢!”

  当时杨宝松父亲正巧在家,与徐老师聊了一会儿。杨宝松才了解到,原来徐老师是为了他的眼镜而来。“我近视,虽然坐在前排,但还是看不清黑板。那时候考试没有卷纸,都是把题写在黑板上,我每次都要到讲台前面去抄题,很影响成绩。”杨宝松说他家里有五个孩子,条件不好,他是大哥,不好意思跟家长提买眼镜的事,“家访第二天爸爸就给我买了一副眼镜,成绩后来也提高了。”

   第二次家访,他达成心愿

  1964年秋天,杨宝松读高三了。“当时学校要组织一个方队,男生要穿一套蓝色学生装。”但杨宝松没有蓝色学生装,懂事的他不想给父母增添负担,便对老师说不想参加活动了,可徐老师让他先在方队里面跟着练习。

  没过多久的一个星期日,徐老师第二次家访。当天,杨宝松妈妈在家,徐老师跟她说明了情况,做通了她的工作。后来,杨宝松的妈妈真的为他买了一身蓝色学生装,杨宝松也高兴地参加了活动。

  “我一直特别珍视这身衣服,这是我的第一套新衣服,以前都是穿爸爸的旧衣服,膝盖、胳膊肘都打满了补丁,这身衣服我一直穿到工作之后,洗得发白又传给我弟弟穿了。”

   两次家访,让他怀念至今

  两次家访,令杨宝松怀念至今,“徐老师几乎对班上所有同学都进行了家访。家访之后,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亲近了。”

  后来,杨宝松也毕业留校当了老师,他也坚持对学生家访。“现在我孙女的老师有个网络的群,在群里家长和老师沟通十分方便,这种方式节省时间,也拉近了距离,但是家访的感觉还是让人怀念。”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