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个邮筒“坚守”沈城 承担社会服务不会“下岗”
6月5日11时许,42岁的投递员范尔鑫掏出钥匙,打开位于和平北大街附近的邮筒,邮筒门转轴的声响瞬间淹没在车流的喧嚣中。还是一封信都没有,这已成为常态。尽管如此,他依旧穿梭在沈城的街路间,坚守着每日两次的邮筒开启时间。
现状:多数邮筒“吃不饱”
5日11时许,又到了开启邮筒的时间。范尔鑫从绿色的帆布挎包里取出钥匙,打开了位于和平北大街附近的邮筒。除了特意留在里面准备随时擦洗邮筒的一瓶清水外,什么也没有。从业近20年,越来越少的“收获”尽管已成常态,但他的眼神中还是掠过一丝无奈。
“过去仅太原街地区就有29个邮筒,现在就剩14个了,一个邮筒一天多说有两三封信,经常两三天都没有一封,更多的是被塞进广告单、纸巾等废弃物,还有身份证、银行卡等,这些应该是小偷作案后丢弃到邮筒的。”范尔鑫说。
即便如此,对于邮筒开箱,邮政公司仍有着严格的规定,并制定了筒箱开箱排单考核办法。邮递员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次,“每个邮筒内都有一个戳,如果不打开邮筒的话就盖不了,邮递员在取完邮件后,要在排单上盖戳,班长会对排单进行检查,如果没盖戳的话,会被责令补开和罚钱。”范尔鑫说。
数据:函件量同比降三成
曾经,书信是人们的主要沟通方式。一身墨绿的投递员潇洒地蹬着自行车,迎着一道道期待的目光,将牵挂着人们喜怒哀乐的信件投入各自的信箱。如今,这种耗时耗力的“见字如面”逐渐被淡忘。
今年3月,沈阳全市函件量为134.2万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6%。那么,沈阳还有多少邮筒在街头坚守?据了解,截至目前,沈阳市街头有557个邮筒,主要分布在沈阳一二级马路的沿线、企事业单位、学校门口、人口密集的社区、商业街等。沈阳常住人口为828.7万人,平均下来每1.49万人拥有一个邮筒。
疑问:邮筒会“下岗”吗
这些日渐被人们淡忘的邮筒是否会“下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沈阳市分公司回应,虽然写信的市民越来越少,但邮筒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职责,设立、移走、拆除都需要上级部门严格的审批,谁都没有权力轻易取缔任何一个邮筒。邮筒的设立也不能马虎,要充分考虑区域分布、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等诸多因素。与此同时,虽然邮筒已然失宠,但“新陈代谢”仍然通畅,除了投递员的日常维护外,邮政部门会安排专人作为“邮筒医生”,承担全市邮筒的维护工作。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生活在数字时代,还是有一些人保留着写信的习惯,比如老人、大学生和士兵。对于老人而言,写信有着“见字如面”、“亲切”等不可复制的特点;在校园里,写信更多了份浪漫色彩;同样,不少士兵也经常通过写信的方式和家人进行沟通。
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白 昕
摄影记者王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