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明朝时为避讳改名开原(图)
开元本是东夏国都,元代后期南迁
明朝时为避讳改名开原
拍摄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开原南城门。
锁龙桩
是金朝的拴马石,当地人传说宋朝的徽、钦二帝曾被绑在此石上。二帝被俘后,被拘押在咸平城,地点就在今天开原老城钟鼓楼南侧100米道东的一个胡同中,当地人称之为锁龙桩胡同。1927年,开原沦为日本侵略者的附属地,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听到这个传说后,专门到锁龙桩胡同,与锁龙桩合过影,锁龙桩由此出名。
1928年的开原崇寿寺古塔。
核心提示
开原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最早见诸史料的名称为辽代的郝里太保城,后来先后被称为咸州、咸平。金元时期达到鼎盛。
1217年,东夏国建立,定都在黑龙江的开元,后来东夏国被蒙古大军所灭。元朝后期,开元路治所南迁到咸平,仍称开元。明朝时因避朱元璋名讳,改称开原,沿用至今。
老城留有锁龙桩
曾锁宋朝徽、钦二帝
开原历史之悠久,不仅刻在斑驳的古城墙和饱经沧桑的崇寿寺塔上,还体现在地名的变迁上。
“开原,殷商时期曾是青州之土,秦时属辽东郡之域,汉代为夫余辖地。”4月30日,铁岭市历史学会理事高清林在开原家中对记者娓娓而谈。
今年85岁的高清林,自从1994年从开原市五中退休后,一直专注于开原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他告诉记者,开原最早的地名,既有史料记载又有历史遗存的当数辽代初期的“郝里太保城”。因为史书记载有出入,“郝里太保城”也写作“耗里太保城”“和抡台布城”,指的都是今天的开原老城。
从926年契丹建郝里太保城算起,这一名称持续使用了93年,直至1019年改名为“咸州”。
根据《辽史·地理志》可知,辽国的地方行政体系大体上是道、府(州)、县三级,州的辖区范围远超县。不同于辽国的其他州,咸州辖区内只有一个县,而且还是个附郭县,即依附于咸州,治所同在一地,下辖城郊地区的县。
对于这一点,辽北地方史研究专家刘兴晔解释道,咸州乃“头下军州”。这是辽代的一种特殊建制,契丹贵族建立州、军安置所俘掠的人口,督迫其劳作。虽然咸州的辖区只有一县,但其地位非同一般,朝廷在当地设的官员是安东军节度使。
“咸州”一名不仅在辽代存世107年,还在金初沿用了一段时间。
“金朝初年,沿辽旧制,开原地区仍称咸州,隶属东京路。不过,金朝的咸州较之辽朝地位大大提升。”高清林说,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年),金在咸州城置咸州路都统司,相当于省级建制,统辖范围十分辽阔,包括今天的吉林省南部和辽宁省北部的铁岭县、开原市、康平县、昌图县等地,当时的咸州地位十分重要,是塞北陆路交通要塞。
根据开原的民间传说,宋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成了金国的俘虏后,被金兵押解北上,曾在咸州城停留3天。这3天里,徽、钦二帝被锁在今天开原老城东街的“锁龙桩”上。
“我查阅了开原地区的史料,并没有发现‘锁龙桩上锁二龙’的说法,但在老城东街的确有‘锁龙桩’。”高清林说,早年间梳理历史文化时,他还到老城东街去看了“锁龙桩”,后因当地筹建博物馆,将其搬运到老城西南隅的崇寿寺塔附近保存起来。
按照高清林的指引,记者在崇寿寺塔附近见到了传说中的“锁龙桩”,只见一块一人多高的长方形大青石上端凿有一个洞,而那个洞据说就是用来穿铁链锁皇帝的。
据介绍,除了“锁龙桩”之外,原本立在开原老城三皇庙的“仙石云屏”也与徽、钦二帝有关。金兵在押送俘虏时,将北宋皇宫中的“太湖石”当作战利品,一并用大车运往上京。经过咸州时,一块太湖石因震动而分裂为三块,于是被遗留在咸州城,人们称之为仙石。后来,有人还在仙石落地的地方修筑了三皇庙,仙石的身价也随之提高了。
如今,“仙石云屏”已成了开原八景之一。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报道沈阳诞生中国第一组彩色照片(图) 17-04-21 08:38 | |
阜新清河门因柳条边得名(图) 17-04-19 08:37 | |
铁岭清河水库下浸着一座清朝国家监狱 17-04-19 07:33 | |
祖大寿就葬在葫芦岛兴城 17-04-12 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