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局发布预防春季食物中毒预警

28.03.2016  10:34

随着春季到来,气温升高、湿度加大,病原微生物繁殖活跃,食源性疾病将进入高发期、多发期,为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发生,辽宁省锦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预防春季食物中毒预警信息。

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为其易发季节。其潜伏期一般在2至48小时之间,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粘液脓血便或水样便。

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无传染性;植物性食品中的果蔬类食品在化学性食物中毒中多见,其次是动物性食品;一般在进食后不久即发病,摄入量多的发病时间短,病情重;发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发病无地域性,但农村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于城镇,且多发生在家庭。

锦州市食药监局要求,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食品流通单位和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制度,不采购和使用腐败变质、来历不明的食品及食品原料;严格加工环境、工具容器和餐饮具的消毒;加工食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依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尤其是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等单位,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意识,谨慎加工制售高风险食品。

锦州市食药监局请各县(市)、区加大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非法经营餐饮单位的查处力度。同时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区食物中毒的常见类型、重点地区和场所,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控制,加强协作,互通信息,提高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锦州市食药监局提醒广大市民在购买、居家饮食时应谨慎食用以下六种高风险食物,避免误食后引发食物中毒:

一、发霉甘蔗

正常甘蔗的横切面是白色、无味的。受到真菌污染而发霉变质后甘蔗质地较软,外皮无光泽,颜色较深,有酸霉等异味,且截面呈浅黄色、浅褐色至深褐色,甚至出现霉点。霉变甘蔗含有神经毒素,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食用后2—8小时即发病,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死亡,其死亡率和出现后遗症的概率达到50%。霉变甘蔗中毒的发病高峰期为每年年初,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应立即对食用霉变甘蔗中毒的病人进行洗胃、灌肠以排除毒物,并送医院救治。民谚说得好:“清明蔗毒过蛇”。另外还要提醒市民,少数不法商贩会将霉变甘蔗再加上一些色素榨成果汁卖,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所有市民在购买甘蔗汁时应挑选新鲜甘蔗,确认未发生霉变后当场交给商贩现榨。

二、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俗称刀豆、芸豆。生的四季豆中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彻底加热可破坏这两种有毒物质。若加热不彻底,毒素留存极易导致食物中毒。一般吃后0.5-5小时便会发病,先是胃部不适,继而恶心、呕吐、腹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和发热等症状。一般入院治疗一两天便可痊愈,鲜见有死亡者。四季豆是一种四季都能吃到的蔬菜,因此四季豆中毒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正确烹调是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豆棍由支挺变为蔫弱,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吃起来无豆腥味。有的人喜欢食用前先用开水烫,再用油锅爆炒,如果两度加热均不彻底,达不到煮熟、煮透、煮变色的要求,未能将毒素分解殆尽,引起食物中毒。消费者在外用餐时,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若发现上桌的四季豆色彩鲜绿,则要先浅尝一口,没有异味时,方可放心食用。

三、发芽马铃薯

马铃薯又称土豆、山药蛋、洋山芋,是我国家庭常用的蔬菜,很多农民家里都会储存一些,随吃随做。时间稍长,土豆表面会长出绿芽。马铃薯营养丰富,但内含有龙葵碱,但未成熟马铃薯和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碱较高,进食后极易中毒。食用0.2克-0.4克即可引起中毒,数10分钟或数小时之内即可发病,患者首先感到咽喉部瘙痒、烧灼,上腹部烧灼、发热或疼痛,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到了春季生芽的马铃薯较多,对发芽多、皮肉变色的马铃薯不可食用。芽较少者,可挖去芽及芽眼周围部分,烹调时加适量醋,烧熟、煮透再食用,也可烹调前用水浸泡半小时,烹调时可加少量醋,有助于减少龙葵碱,避免中毒。市民购买时要适量,土豆保存要得当,防止发芽。

四、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里含有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就有毒了。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血便、血尿或无尿。据专家介绍,秋水仙碱是水溶性的,食用鲜黄花菜前一定要先经过处理,去除秋水仙碱。可以将鲜黄花菜在开水中焯一下,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冲洗,使秋水仙碱最大限度地溶于水中,此时再行烹调,可保安全食用。食用鲜黄花菜,每次不宜多吃,最好不超过50克。食后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尽快到医院就诊,同时也可先自行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以减少有毒物质吸收,但不要自行乱服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五、野蘑菇

每年春季,毒蘑菇生长旺盛,是引起毒菇中毒的高发季节。每年均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因采食野蘑菇中毒甚至丧命。提醒市民珍惜生命,提高警惕,切勿采食野蘑菇。我国已知食用蘑菇种类约有700多种,大多数美味可口的种类仍处于野生状态。同时,毒蘑菇资源也非常丰富,多达190多种。据介绍,毒蘑菇与食用菇没有明显区别,仅凭肉眼难以鉴别,容易因误食而造成重大食物中毒,误食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毒蘑菇中毒临床症状分为五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性型、脏器损伤型和日光皮炎型。

六、腌渍食品

每到秋末冬初,我国北方大到单位食堂、小到个人家庭都有采取腌渍方法储备冬菜的习惯。近年来,由亚硝酸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此必须高度警惕。腌制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咸菜和酸菜,总体上是安全的。真正危险的是只腌两三天到十几天的酱菜,有些家庭喜欢自己做短期腌菜,还有的喜欢把凉拌菜放两天入味再食用等做法都是不安全的。

腌菜时应适当多放些盐,保证充足的腌渍时间,至少腌制20天以上再食用;现腌制的菜要选用新鲜菜,最好现腌现吃;不食用在高温下存放过久的剩菜;如果食用腌渍食物后发生胸闷、憋气等现象,应马上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