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路体验”感受沈城冷暖 九成市民热心“指南”
外来人“问路”,沈阳市民咋回答?
12月22日下午,记者以“外来游客”身份先后来到市区内十余个路段,向近百名市民问路,记者体验发现,多数市民对待问路人态度良好,有问必答,但仍有个别市民态度冷漠。
九成市民热心“指南”
“您好!大爷,请问房地产大厦怎么走?”
12月22日14时左右在和平区图书馆附近,记者向一位遛狗的大爷打听路。“顺着这条道一直走,第二个路口左拐,在高登酒店附近再……哎呀走太远了,你得坐车去。”记者又问:“坐什么车啊,哪里有公交站我也不知道。”大爷考虑了一下,然后又看了看路牌说:“就沿着八经街一直走200多米吧,到前面的路口拐到辽宁日报社附近就有车了……”
记者又走到一二六中学附近,遇到几名学生。记者问:“同学!从这到百联购物中心怎么走?”一个男生很热情地说:“从这附近坐地铁,一站就到了,青年大街那下车。”记者又问:“地铁口在哪?”“前面路口右转,然后再走五六分钟……”学生热情回答。
一路上,记者问了十几个人,绝大多数人正面回应,耐心指路。记者也遇到过路人也不知道的情况,但也诚恳的表示让记者再问问他人。
一成市民冷漠防备
12月22日14时30分,在和平区南市场地铁站附近,记者向一位领着孩子的中年妇女问路:“大姐你好,请问去龙之梦购物中心……”还没说完,妇女便摆摆手,径直走过。记者又问了一名行色匆匆的男子,该男子不耐烦地大声打断记者:“不知道不知道,进去问工作人员吧。”粗暴的回话让人尴尬。
记者只好走进旁边一家小型便利店,向收银员问路。收银员小刘告诉记者坐到滂江街,并询问是否要去逛商场,是的话就在C出口下车,不然要走天桥过马路。被问道为何有的市民对问路的人态度冷漠,小刘笑道:“正常啦,有的人不愿意管闲事怕被骗嘛,再说像我一天就遇到不少问路的,很多人的态度都很不好,像审犯人似的,遇到那样的人我也不愿意告诉。”
在十一纬路253路公交车站点,记者向一对情侣问路。“请问中街怎么去?”记者问。“东走一直走,走几站地吧。”女孩回答。记者又问:“坐多少路车?”女孩回应:“我不常坐公交车,你问别人吧!我还有点事!”女孩很不耐烦。
指路:部分市民忽视礼仪
记者在暗访调查中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回答“问路”最耐心最清楚,中年市民对道路熟悉程度也相对较高,年轻人反应最冷淡。10岁至30岁出头的受访者中,六成以上对于道路不熟悉。年轻市民在回答时还表现出极高警惕性。遇有陌生人走近,年轻市民通常立刻向后躲,还往往会与问路者保持一定距离。
但这种冷淡态度并非事出无因。在小西路东北黄金交易中心附近,一个女孩见记者上前便立即躲开。知道记者需问路时,女孩显然对刚才表现感到抱歉,她尴尬地笑言:“一开始我以为是路上做推销或拉客人去美容什么的,真是不好意思。”
记者还发现沈阳市民的一些文明细节有待提高。比如,一些市民在回答问题时并不停下脚步,依然往前走,需要问路者紧紧跟着他才能听清回答。有些在路边等车的居民,一般不正脸回应记者的问话,或者玩着手机,或叼着烟头,或吃着东西与问路者交谈。
问路也要有“技巧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问路也是有技巧的!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若期待对方“文明指路”,自己也要做到“文明问路”。
技巧一:使用敬语,保持微笑
请求陌生人帮助时首先要表现得友善,有礼貌,多使用“麻烦您”,“谢谢”这样的字眼,并轻声细语,保持微笑,就算对方没有给自己准确的答案也要在离开之前道谢。
技巧二:保持适当距离,衣着整洁
打断陌生人的脚步本来就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儿,要保持与他人适当的距离,不要过近让人感觉不舒服,也要注意自己的衣着是否整齐,不会让他人觉得防备。
技巧三:如果有的话尽量找周围店铺的店主,或者保安,环卫工之类的人。他们熟悉道路,也不会发生指错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