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八家子遗址出土遗物300件(图)
阜新八家子金元遗址发掘现场。阜新考古队供片
近日,由辽宁省考古研究所主持的阜新八家子遗址京沈客专发掘工作结束,清理出房址8座,灰坑14座。出土遗物近300件,包括瓷器、陶器、铁器、铜器等。铜钱较多,多为北宋钱币。
昨日,阜新市文广新局考古队队长郭天刚说,八家子遗址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进行了跨年度发掘,发掘面积达2100平方米,“多数房址保存状况较差,边界不清,仅残留有灶和火炕烟道。”
据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介绍,八家子遗址保存较好的为半地穴式房址,平面呈方形,室内灶和火炕较完整。灰坑的开口有椭圆形、圆形、圆角方形和不规则形;坑壁多为直壁,少数为弧壁;坑底有平底、寰底和不规则形。
郭天刚说,从挖掘来看,是金元时期的一个人口比较密集的居住区,聚居区地表呈北高南低,附近有河流经过,适宜居住和耕作。就在挖掘现场附近,还发现一个同时期的石臼和残缺的石杵。
其实,在阜新市境内发现的古代石臼远不止一个。在石磨、石碾大量使用之前,石臼以及与之相配的石杵或木杵,就相当于古人创造的“碾米机”、“脱谷机”。“别小看了这些石臼,在千年以前亦或是三五千年以前,这一个岩石上开凿的石臼,保障着一群人、一个家族聚居点,甚至是一屯子人的‘口粮’加工。古代石臼的发现,为当今人们了解古人生产、生活状态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考古人员说。
更令人欣喜的是,众多房址中,还发掘了许多火炕,其完整程度是同类居住遗址中十分少见的。
记者曾在发掘现场看到,挖掘的多处房址,其火炕的设计基本都是“曲尺”形,烟道、炕面、灶台等遗迹明显。这些千年以前的火炕,面积都在10平方米左右,丝毫不比现在的北方居民的火炕小,明显的特点就是烟道和炕面的设计较低,炕面上明显搭盖着勾纹青砖和石板,看上去更像是“地铺”。
“没有发现房址中有砖石墙基,初步判断是当时人们建造和居住的很可能是土坯房。”当时在发掘现场,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副队长崔蒿说。
经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们初步整理分析,阜新八家子遗址为一处金元时期居住址,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阜新地区金元时期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时对进一步了解阜新地区金元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