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限私限炫等重拳连续砸向演艺界
《如懿传》的上亿片酬、王宝强离婚案的各种揭秘……演艺界种种“不正常”将要得到遏制。
昨日连续传出两个消息,中午是广电总局:坚决防止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纠纷等,这是总局几天来的连续重拳,此前曾发文将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下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要求艺人德艺双馨。
对此,三名业内人士揭开了薪酬分配的冰山一角。
相关部门连续发力
规范娱乐圈
上周,央视新闻频道罕见地播出了明星“天价片酬”的新闻。披露《如懿传》周迅霍建华俩人拿走一亿五千万,其他当红演员一部片酬一个亿左右……直接导致剧组压缩其他成本。紧接着,广电总局就表示将出手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等问题。此外,还将严格限制综艺娱乐尤其是真人秀等节目播出比重、时间、时长和频率,严控明星及子女参加真人秀节目,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管理,遏制拜金追星、一夜成名、炫富享乐等错误思想传播。
限薪声波未平,昨日,广电总局再次发文:“坚决防止追捧明星、大款、网络红人,坚决防止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纠纷、家庭矛盾,坚决防止宣扬一夜成名、炫富享乐、自私自利、勾心斗角。”
同样是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并增加了规定:“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德艺双馨的要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演艺界:不到20%
经费留给其他人
“很敏感啊。”昨日,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谈及此问题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正因为太敏感,这名表演艺术家要求隐去其姓名。
“早就应该限制。现在投资方和制作方压力很大,好多戏,因为片酬太高的问题,发不出去,因为成本都回收不来。这种情况太不利于市场发展了,因为大头都给演员拿去,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费用给创作、后期的班底等等。这样的结果就是,在作品的其他方面,压缩得太多,比如舞美、道具等低劣的质量。如果总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还有,对其他演员也是不公平。有些大牌拿了最多的钱,却最不敬业,就和剧组签了很短的合同,来了就拍自己露脸的戏,拍完就走,其他演员只能对着替身自己表演。”
编剧界:给原作者费用
本来就很低
同样是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一名作家、编剧,也是有很多感慨。“估计你们也知道,全行业都在给演员打工,片酬确实高呀。不过限薪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本来给我们的那份就不多。投资方不会省下演员和买IP的钱,会压缩别的费用。”
接着,这名编剧的观点一转:“但是,我觉得给演员限薪不容易。因为观众认演员,你无法限制观众。”
编剧说,同样的事情,上世纪九十年代好莱坞经历过。“梅尔吉布森和茱莉亚罗伯茨的一个戏,两人片酬七千万,票房才一个多亿,谁能受得了?后来好莱坞的老板们想了个办法,走了技术流,视觉系,这个比明星保险吧,所以,那之后,好莱坞就没有天价大明星了。”
投资界:高片酬真能
带来高收益
“片酬高,他们真能带来收益。一出一进,你说值不值?”一位投资人持相反的观点:“目前状态,片酬不仅仅是针对单个影视剧,而是他的市场价值。什么是市场价值?首播权要收钱,二轮播出还是有人买,网络播出权还是能卖钱。然后根据演员相关的市场进行开发,算算多少钱?”
这名投资人最后表示,现在高片酬现象,是市场决定的。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
现象
演员片酬疯涨
剧却越来越难看
在影视剧行业,有这样一个关于明星高片酬的经典段子:“2014年,我们看好一名男演员,当时单集片酬不到10万元;没想到,2015年初他的一部剧收视不错,网上也红了,到了秋天再一问,单集片酬40万元,30集就是1200万元,我们已经负担不起。”明星片酬涨幅之大,确实到了行业无法承受的地步。
影视制作成本过分向明星倾斜,也导致了暑期档上映的不少影片和电视剧,空有明星阵容,却在故事情节上越来越难看,遭到观众唾弃。比如冯绍峰主演的暑期档玄幻剧《幻城》,人物造型被吐槽为“辣眼睛”,在豆瓣网上的评分只有2.9分;而吴亦凡、刘亦菲领衔的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在豆瓣网的评分也仅为4分,远低于及格分数。
探因
市场恶性循环催生天价明星
就内地明星天价片酬现象,黄晓明曾认为:“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觉得明星片酬是泡沫,这个片酬不是明星自己决定的,而是市场决定的。在国外影片中,明星可以直接参与分票房的。一部电视剧如果利润能够达到成本的1倍甚至1.5倍,大明星、大编剧、大导演的成本是不是会变高?”但在导演张江南看来,黄晓明的“市场决定论”,成立前提是整个影视行业发展好、利润高、产量多,但当下整个行业的发展却是畸形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纪公司负责人指出,近两年电视剧行业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就是只看明星人气,不注重作品内容。在他看来,一批“不差钱”的视频网站参与买剧,无形中加剧了这种不良风气,“有些网站看重流量,根本不重视剧目的剧本和制作,如果有当红明星参与,就提高购剧价格。”而张江南也笑言,演员圈内有句行话——“要么看戏,要么看钱”,“现在很多影视剧质量差,没有内容优势,一味依赖明星,人家当然要收高价”。
影视行业观察者韩浩月认为,影视业对明星天价片酬的抱怨已非一天两天,但主要的决策者在抱怨完之后,依然只能无奈地加入到高价抢明星的行列中去,久而久之,业已形成了恶性循环。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影视制作属于买方市场,制作公司开拍新戏之前为了降低风险,保证影视成品被购买,都会事先征询电视台的意见起用哪些演员,但真正有收视率或者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毕竟是少数。韩浩月就此反问道:“最有发言权的资本,能否放眼长远,多培养一些后备演员阵容?制作方能否自觉抵制天价片酬的?播出机构平台能否不只追求收视率,把眼光放在优质作品的发掘上?”
出路
行业订公约抵制天价片酬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报》提出,总局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就“注重影视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优化影视制作成本结构”制订倡议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完善备案立项环节审核要求,及时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丝、网红的行为。
对此韩浩月分析,正是因为业内无法解决行业内的诸多难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才“应邀出手”,“《通报》更多是一种指导层面的意见,暂时并不是行政命令式的正式文件,只是为行业内自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业内已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交征收“明星税”的建议。该方案参照西方国家艺人的税收政策,通过制定演员的阶梯式税收制度来调节“天价”片酬,税点在20%到70%不等。该人士举例,如果某部电视剧里明星报价1亿元,那么税点可能达到70%,到手也就3000万元左右,“不过,征税制只是业内的一个想法,需要国家层面的立法,具体要落实,可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此外,针对演员高片酬、不敬业等一系列问题,业内一直在讨论“演员打分制”的管控方案。
有行业人士指出,未来可能会组建演员资格评价委员会,提高演员的入行门槛,让演员持证上岗;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四大协会组成道德层面的评委会,一旦演员有违法乱纪或者不敬业行为,就可以对其进行惩罚,甚至吊销演员从业资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