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大地震的震源遗迹首次发现 一类地震新成因得到证实

27.04.2016  09:27

      被科学家们列为造成地震预测预报世界性科学难题诸多原因中第一位的,便是地震研究中的震源不可视、不可入问题。11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对河北地质大学陈志耕教授的采访中得知,人类首次发现了天然大地震的震源遗迹,使得一类地震新成因得到证实。
      由于人们不能进入因而不能直接观察和研究震源,使认识地震的成因非常困难。
      不久前《地质学报》上发表的一项关于中国东秦岭震源遗迹的研究成果,使这种状况有了根本改观。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在东秦岭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天然大地震的震源遗迹。该震源遗迹形成于两亿多年(216.8百万年)前。在当时地表十公里以下,隐爆总能量约1.55×1017焦耳、震级达到7级(面波震级MS),经过地壳构造运动抬升与风化剥蚀,最终出露于地表。
      该遗迹的发现者陈志耕教授,因此发现了现有地震成因类别中的“岩浆气液流体深部隐蔽爆炸地震”提出以来的首个实例依据。该发现克服了至少该类地震成因研究中的“地震不可视与不可入性”难题,因而有可能为发展和完善地震成因理论乃至地震预测的研究,提供有重要意义的线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赵文津院士等8位院士,结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机构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检索查新结果认定,东秦岭天然大地震的可见震源遗迹发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天然大地震的可见震源遗迹。他们就此建议,在该遗迹发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可见震源实体的科学研究基地。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