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发布预防野生蘑菇中毒通知

06.09.2015  12:40

近日,我省多处相继发生误食自采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并导致人员死亡。为此,省林业厅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工作的通知,鞍山市林业局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转发给各县(市)、区,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民间普遍认为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美味可食;而会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

有些群众以为长期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有些毒蘑菇的确喜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生长在松林中。

民间流传着将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以液体是否变黑来判断毒性。事实上蘑菇毒素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还有人相信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实际有部分毒蘑菇的确具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但是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同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有毒,而且还是美味食用菌,如多汁乳菇(俗称奶浆菌)。

还有从朴素道理演绎出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的结论。实际上许多剧毒的蘑菇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综上所述,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辨别的方法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的根本方法就是避免采摘、采购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并立即到医院就诊。误食含有肝脏损伤型毒素的蘑菇,在消化道症状后会呈现1-2天的“假愈期”,此时肝脏损伤还在继续加大,如在此时期出院,极易在家中发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