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大学生更愿意“回家”就业

19.10.2015  11:34

  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我市两所高校分别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让人惊讶的是,家乡的吸引力击败了大城市的繁华。学生们现在不再迷恋“北上广”,“家乡”成为了部分学生的首选。

   越来越多毕业生愿意“回家”

  据了解,本次“就业意向”调查是两校分别采取网上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方式交叉进行,参与调查的男女比例为14:11,几乎涉及到各个专业。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的回流意愿较高,占42%左右,其中非常想回“家”的占到28%,比较想回“家”的占到14%。而没有回流意愿的毕业生占比30%左右,其中一成左右的毕业生表示非常不想回“家”,此外还有近30的人表示,只要工作前景好,工作地点无所谓……高校负责学生就业的相关人士表示,大多数学生已经不再疯狂迷恋大城市了,毕业“回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大数据看毕业生“回流”意愿

  从显示数据上看,回流意愿与性别、专业门类、学历类型、大学所在地与生源地是否在同一省份、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比如说,学生本身家在华北华东,这样的学生几乎是百分之百选择“回流”的,而西南、西北地区的毕业生受到国家扶持政策的影响,选择回流的比例也不小。如果从城市级别上来看,越大和越小城市的学生回流意愿更高,而处于三四线城市的学生则多数处于“无所谓”的状态。相关人士介绍,所谓的“回家”就业,也并非单指回到户籍城市,55%的学生表示愿意回到生源地所在城市,35%的学生则表示回流到生源地所在省份即可。还有10%的学生则表示希望以村官的身份,回流到所在的乡镇,获得稳定的身份和工作。

   家乡拉力大城市推力造就回流

  为什么毕业生会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相关人士解释说,从情感、家庭、理想等因素来看,家乡有着强大的拉力。最现实的原因就是生活成本低,在家乡工作,可以节省绝大部分的住宿成本、交际成本、交通成本、娱乐成本,另外,家庭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回家工作”首先父母在情感上有倾斜,离家近可以更好地陪伴父母。而且,家乡有着很多从小到大的朋友、亲戚,已经形成一定的人脉网,这对于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在家乡“拉”的同时,大城市的“推”也就显现了。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自然环境差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制度的限制都使得毕业生对大城市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其次,大城市对于就业者有相对更高的能力要求,也使得大学生在衡量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并综合个人职业理想和现实条件等主观因素理性作出回流决定。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